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五音戏《云翠仙》故事源自聊斋同名小说

2013年07月05日 13:5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云翠仙》剧照。

  记者 宁昊然

  升华主题 弘扬人间真善美

  《云翠仙》是根据《聊斋志异》卷十一的一篇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讲述的是美貌心善的狐仙云翠仙为报救命之恩,甘愿放弃千年道业,自媒自嫁落魄书生梁有才。婚后,恶少赵世虎垂涎云翠仙美貌,欲占为己有,设下圈套诱骗梁有才写下典妻契约。众狐仙闻讯,打抱不平,将计就计,惩罚了恶霸,终使得夫妻二人劫后重逢,破镜重圆。该剧导演王青称:“云翠仙以她无私的爱和纯真的情,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与爱情的真谛。”

  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在观后表示,这部戏不仅仅是简单的爱情故事,而是更加注重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狐仙云翠仙为何会向往人间?是男主角梁有才的善良打动了她,才让她舍得放弃千年道业。人间自有真善美,是这部戏的主题思想。”淄博市五音戏剧院院长马光舜说。

  作为聊斋题材的爱情戏,戏中的聊斋元素自然不可少。“《云翠仙》是五音戏和聊斋文化的结合,并将聊斋文化挖深、放大,对《聊斋志异》有了解的观众应该能从戏中看出编剧的用心。”该剧的唱腔设计毕金奎对记者说。

  马光舜表示,《云翠仙》在五音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往的五音戏多是一些家长里短、生活化的故事,语言较为通俗,而新版《云翠仙》做到了雅俗兼顾,既没有脱离五音戏的根,又在根上求新发展。”

  大胆创新 精雕细琢铸精品

  《云翠仙》曾在2006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中亮相,是唯一入选的地方戏,也是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办以来,山东地方戏第一次登台。

  8年来,为把《云翠仙》打造成艺术精品,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先后3次对剧本进行较大程度的修改,并特邀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王青担任总导演、上海越剧院著名剧作家胡筱坪担纲艺术总监、安徽省戏曲研究所一级作曲徐志远任编曲。全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作了大胆创新。

  “第一版编剧张士信是淄博五音戏剧院的老编剧,之后由上海越剧院著名剧作家胡筱坪再次修改并担纲该剧艺术总监。最新版本的执笔编剧是山东省著名剧作家、原山东省剧协副主席王新生。”毕金奎称,“这一版文字上的特点是文学性显著提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又不失文雅。通过谱曲就能感觉出来,王新生老师的词特别能激发作曲灵感。”淄博市文广新局局长李贡平称,最新版的剧本文学语言准确优美,更加具有文学性,故事性大大增强,情节连贯很舒展。

  较之以往的五音戏,该剧在音乐上也有很大改进。“这部戏的套腔少,更多的是根据剧情和角色需要去谱曲,贴近人物内心。”毕金奎称。

  “精益求精是全体演职员工的目标。”马光舜介绍,经多次改进,这部戏的服装设计和舞美也更加唯美,舞台效果更加震撼,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十艺节”省筹委会副秘书长刘为民表示:“这个戏的舞美是我看到的山东地方戏中,做得最好的之一。”原山东京剧院院长焦体怡在这部剧的座谈会中说:“《云翠仙》这部戏是在向尽善尽美挺进。”

  王新生认为,《云翠仙》把五音戏这一地方小剧种唱出了大气象。

  迎接“十艺节” 提升五音戏影响力

  自《云翠仙》上演以来,无论是在国际大舞台参加专业性表演,还是在田间地头、厂矿企业为百姓演出,无不受到热烈欢迎。

  毕金奎介绍,去年10月份在济南举办的全省优秀舞台剧目展演中,《云翠仙》共演出两场。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的很多大学生都去观看了演出。“当时共上演两场,第一场戏卖出100多张票,第二场卖出的票多了一倍。原来已经看过一次的学生又来了。场面的火爆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山东师范大学的一名研究生连续观看了两场演出,他认为《云翠仙》改变了他对中国戏曲的看法,他没有想到五音戏这个地方小剧种竟然这么好看,这样吸引人。”

  为何一部地方传统戏会博得青年学子的厚爱?毕金奎说,首先这部戏的剧情吸引人,能把观众带进戏中;其次,相对于吕剧、山东梆子等地方戏,五音戏的唱腔较为柔美,年轻人更易于接受;另外,改进后的《云翠仙》舞美效果和服装设计更具观赏性,好听又好看,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该剧主演吕凤琴表示,这部戏历经一次次的修改和磨砺,从演员到观众都能感受到它的提高。“进入‘十艺节’,对五音戏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既能将淄博市五音戏剧院近年来的艺术成果在全国性的舞台上展现,又能进一步扩大五音戏的社会影响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世代传承。”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