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余华回应争议:小说挨骂有预感 语言被骂没料到

2013年07月05日 15:4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上个月,作家余华在上一部长篇小说《兄弟》后时隔7年终于出版了他的新作《第七天》。尽管毁誉参半,但不妨碍余华领跑全国各大图书销售榜。新书问世后一直拒绝媒体采访的余华,在前天的《第七天》作品研讨会上,首度开腔回应读者对他新书的吐槽:“读者的反应我是有预感的,我知道一出新书肯定有人骂,但是我觉得这是好事。”

  《第七天》是余华在出版《兄弟》之前就动了笔的一部长篇小说,写写停停一直到今年6月才正式出版。上市前还被包装成中国版的《百年孤独》。凭借余华的名号,《第七天》全国预订数就高达70万册。小说上市后,第一批读者的评价两极分化,觉得好看的人认为特好看,觉得不好看的人说这是余华最烂的一部。更“毒”的网友调侃《第七天》就是小说里的《天机·富春山居图》。

  在扛过二十多天后,余华首度正式开腔谈自己的新作,他坦言最意外的是小说的语言“被人骂”。他认为这本书相比之前“故意追求语言的粗俗”的《兄弟》,语言风格完全不同:“我说《第七天》语言肯定没人骂了,但是一样有人骂,说语言苍白、枯燥无味、白开水一样。这个小说的语言我非常讲究,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尤其到一校、二校的时候,改动的全是语言。”

  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几部小说都是“好书多磨”,从小说的写作到出版往往花上好几年的时间。余华对自己“慢”却另有解释:“我写作那么慢的一个原因是,我总是落在现实后面,但我的慢也可能是幸运。可能是一个作家写作时间越长,野心越大,野心越大,风险也越大。”

  被称为“最具苦难意识的中国当代作家”余华这次选择了“近乎荒诞”的角度来描写现实,他对此的解释是:“写实小说走的是康庄大道,怪诞小说是抄近路的。怪诞小说也好,荒诞小说也好,是为了更快抵达现实,而不是慢慢抵达现实。”

  据悉,《第七天》上市以来,全国各地的书店和三大售书网站保持热销。有媒体报道,在亚马逊中国的图书销售总排行榜上,一本书两天内纸书和电子书同时成为销售冠军。出品方新经典透露,《第七天》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70万册只能满足当天的订单,出版社随即进行了紧急加印,同时出版了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的版本。J226

  新闻链接

  故事从死亡说起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这是《第七天》的开篇文字,也是整个小说荒诞的基点。故事讲述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这里有分等级殡仪馆、有温馨又揪心爱情、有养父子之间感人至深的父子情、有冤假错案、也有刘梅等鼠族类的生活……一个人在死后还能参加自己的火化仪式,并且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这本身就十分荒诞。主人公杨飞的经历随处可见中国当下生活各种怪现象,折射出残酷又荒诞的现实。 (实习记者陈梦溪)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