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白诗中的“金井”隐身于田野 井口破败

2013年07月19日 14:16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溧水自唐代以来雅称为中山。因此,清代形成的溧水八景也被称为“中山八景”,分别是:琛岭神灯、芝山石燕、观峰耸翠、金井涌泉、龙潭烟雨、洞壁琴音、东庐叠山献、臼湖渔歌。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中山八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好几处已经荡然无存。

  位于溧水区晶桥镇孔家村内的金井涌泉是传说中“中山八景”之一。唐朝诗人李白曾游历于此,作下诗篇《分金井》:“白石分金井,丹砂布玉田。古今人易老,片月下长川。”称颂金井涌泉的优美景观。如今,当初的十二泉穴十二时辰喷水的壮观早已不存在,金井的水势也大不如前,记者日前见到这口古井,但见水质依然清冽,只不过,“隐身”在田野中显得如此孤独。

  据了解,唐朝时,这里是一处温泉,长年水温保持在25℃左右,围径有7尺多,有12个泉眼依照十二个时辰出水,也有说是按照十二方位分金立向,所以叫做“分金井”。李白在金陵一带活动时,曾经三次到访溧水,其中一次就来到了金井涌泉,并作下《分金井》,在称颂金井优美景观的同时,也感慨自己日趋衰老却功名未就。据《溧水县志》记载,金井“其底绿苔满布,荇藻杂生,底泥黑色如墨。土人有害大疮者取涂之,移时即瘳”(见吕调阳作《分金井记》)。由此可见,金井井底的泥还有治疗皮肤病的作用。

  如今,金井的井口已经破败,当年7尺多的围径如今只有普通水井大小,其中有一半还被拆掉了。不过,与普通水井不同的是,金井井内水位偏高,伸手便可触摸到清凉的井水。记者探访时发现,即使是在骄阳似火的夏日被暴晒,井水也依旧清凉。井底水草丛生,看不清楚金井到底有多深,随手搅动一下,隐约可见泉穴出水涌出的气泡。

  一旁的村民告诉记者说,金井的水位无论下雨或天旱,都常年保持在同一高度,他们在田间劳作休息时,常常捧起井水就喝,也可以用来洗脸、洗手,干旱的时候,还能从井里挑水为附近的农田灌溉。

  通讯员 张福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习生 张蓉

  金陵晚报记者 林巧芬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