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图书出版业:整体持续向好 纸书增长乏力

2013年07月19日 14:4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编者按 《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7月9日正式发布,这是反映我国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状况的一份权威报告。为使业内人士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更有效地提取有价值信息,本报将邀请专家对《报告》进行系列分析解读。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发布的《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备受业界关注。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呈现何种态势?业界将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燕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魏玉山。

  印数、销售还会增长,但增速会放缓

  通过《报告》,图书出版业呈现哪些发展变化及趋势,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图书出版业整体持续向好。品种、总印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呈增长态势。”魏玉山在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2012年图书出版的总印数增速放缓,但还是有一定增长空间的。”他认为,在传统出版中受数字化影响最大的是报纸,其次是杂志,最后才是图书,因此图书出版的印数、销售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增长,当然增速会放缓。

  透过《报告》,陈海燕看到了出版业发展的四个趋势:一是阅读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报告》显示出版物消费与人均拥有水平同步增长,这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紧密相连;二是数字出版强势,纸介图书增长乏力,使得出版转型的压力加大;三是新书品种比上年增加了12.04%,而总印数才比上年增长2.85%,说明单品种印数减少,出版单位竞争压力加大;四是骨干出版集团差距缩小,未来一两年大型骨干出版集团还会不断增加。2010年时,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均突破100亿元的集团只有江苏凤凰出版传媒一家,到2011年时,增加了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进入“双百亿”,而今年又增加了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双百亿”出版集团。

  体现文化发展繁荣,但经营压力在加大

  针对业内一些人士提出的“图书出版品种达到41.4万种,上升过快,图书太多了”的问题,魏玉山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有其合理因素,出版图书品种上升体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文化创作、科研发展、繁荣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隐忧,像文化、科学、教育和体育类图书增加的品种量最多——2.6万种,这其中有不少与教育相关的图书。同时出版的现象也应引起关注,同一本图书有十几到几十个出版社都在出版,既浪费了大量的编辑、出版资源,也不利于读者选择。他还表示,2012年图书品种的增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出版管理更加规范。实行书号实名申领后,减少、避免了“一号多书”的现象,现在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图书出版的情况。

  “虽然市场阅读需求提升,图书出版定价、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在增长,但在一线的出版单位感觉赢利能力却是在下降,经营压力加大了,感觉挣钱很难。”陈海燕坦言。通过《报告》,他认为出版业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产业集中度低,2012年列入统计的有118家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和发行集团,但这些集团多数规模都不大;二是出版不是一个高回报的行业,一般出版社销售利润率在5%~7%的水平;三是版贸逆差迅速缩小,目前数据显示降至1.9:1,这个现象需要思考。他认为,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科技相对落后,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知识为我所用是正常的,有利于中国的快速发展。

  针对问题开药方,需要政府协会大力引导

  “品种突破40万,总印数增速放缓,提高数量的同时更要提升出版物质量”,这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在魏玉山看来,“重复出版的现象值得关注”。他建议可以建立图书出版查重机制,对于当年已经出版的图书,其他出版单位不再出版。上世纪80年代引进图书版权时为减少重复出版,避免资源浪费曾采取过此机制,很有成效。

  针对出版业存在的问题,陈海燕还开出了一系列“药方”:一是加快技术转型。狭义的数字出版即电子书出版物在出版业的销售收入占比还很小,这同发达国家形成巨大反差,像美国的电子书已成为出版赢利的重要来源。突破这一瓶颈,需要政府、协会组织引导,大型骨干出版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打造大规模的内容发布平台。二是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在技术转型期,国际上会出现重大并购案,而在中国并没有发生,因此国内出版业迫切需要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壁垒。三是拓宽思路,鼓励、造就、培育一批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国际上知名大型出版集团背后都有大财团,而这些大财团多数不是做出版的。四是走出去要关注多种形式。走出去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版权输出和实物出口,还应重视在线阅读、数字阅读等内容的走出去。

  最后,陈海燕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就要来临,只要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中国出版企业一定能在世界出版变局中争得前排交椅。(记者 姚贞)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