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北恩施土家戏剧奇葩“南剧”逐渐消逝

2013年07月25日 14: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湖北恩施土家戏剧奇葩“南剧”逐渐消逝
78岁的陈天喜用二胡展示“南剧”唱腔曲谱 宋丹丹 摄

  中新网恩施7月25日电 (宋丹丹 姚祯发)南剧,又名施南调,是鄂西土家族唯一能在庙台演出的大剧种,集土家文化、巴文化和汉文化等诸多元素于一体,包含恩施山民歌、摆手舞、小调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深受土苗儿女喜爱。

  在湖北恩施市四维街星光剧社里,记者24日采访了从事南剧演出50余载的原“恩施市业余南剧剧团”成员陈天喜。

  陈天喜今年已78岁,他告诉记者,南剧起源于鄂西容美土司时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南剧唱词多是七字、十字上下句,道白、唱腔多杂有鄂西土家方言土语,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带有明显的“深山峡谷”之音。

  陈天喜介绍,南剧剧目丰富多彩,传统剧目就有近千个。在演出剧目安排上,南剧表演有整本大剧和生活小戏之分,唱大剧由7-10人组成团队相互配合、同台演出,通常一台大剧唱下来需要1-2个小时,而小戏则是安排在大剧演出散场时演唱,一般都是反映土家人生活与生产的场景,如《薅豆》、《柳二姐赶会》等。

  谈起自己的南剧生涯,陈天喜说,儿时在恩施市城区遍布着很多南剧团,当时的南剧在百姓中十分风行,因经常同大人们一起看南剧,受到剧情氛围的感染,陈天喜逐渐喜欢上南剧。

  14岁时,陈天喜开始学习南剧。由于南剧具有唱腔无曲谱的特点,学习起来十分困难,陈天喜只能是师傅唱一句自己就跟学一句,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记住。一般学会南剧唱腔需要近2个月时间。

  1994年,陈天喜与10多个喜爱南剧的艺人一起组成了恩施市业余南剧团,陈天喜在团里主要负责拉胡琴。陈天喜介绍,他们的剧团经常去周边农村表演,一个月至少要演4到5场,深受村民们的喜爱。剧团常常在庙台上表演,表演区限在横排0.5米宽的八块木板内,以武陵山水作为舞台背景,表演时,数十个人或唱或演,或弹或舞,光伴奏乐器就包括鼓、锣、钹、琴、笛等10多种,同时,武术、气功、杂技等常用戏中,用来展现土家人的豪放、粗犷。

  陈天喜介绍,为了迎合人们的需求,通常剧团在表演上会突出反映土家特色。在表演内容上,主要侧重演绎朝代戏,特别是鄂西地区比较典型的历史典故和历史人物,同时由于过去土家人信鬼崇巫,在生产、生活中喜好酬神还愿活动,因而土家民歌、宗教音乐在南剧表演中也有所反映。此外,在化妆、造型等方面,演员们也会身着土家服饰,或是脚缠裹带、腰挎单刀的土家壮汉,或是身穿短袖、勒吊角帕的土家妇女,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土家族风俗。

  陈天喜告诉记者,很多时候由于资金问题,剧团并没有穿着演出服装,采取清唱的方式,但即便如此,同样深受村民们欢迎。每逢村里红白喜事,村民们也会邀请剧团过去表演,但陈天喜和团里成员们从不收钱,他们觉得只要能给村民们带来快乐就心满意足。

  2000年,剧团成员相继去世,剧团被迫解散。陈天喜说,如今,在恩施市会唱南剧的只剩3人,并且都是高龄老人了。

  谈到南剧的传承,陈天喜满心忧虑:南剧曾深受土家儿女的喜爱,可如今随着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变化,南剧的观众锐减,观众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加之,现在没人愿意学。这些都给南剧的继承和传播带来阻碍,今天的南剧似乎已经在历史中慢慢消失了……

  记者随后来到了位于恩施市老城区的一个南剧表演舞台。周围的居民介绍,这里曾是盛极一时的南剧戏台,那时每天从早到晚都可以听到各种唱腔、声调,熙熙攘攘的观众,十分热闹,可如今这里早已是荒草丛生,曾经辉煌的舞台早已难觅痕迹。(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