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赵庄改名:"臭名昭著"本身就是营销噱头

2013年07月25日 15:37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7月19日,徐州丰县政府网站发布一条公告,拟将当地的赵庄镇更名为“金刘寨”镇,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有了解内情的人士直指丰县此举是急于打响“刘邦出生地”名头而出的“怪招”。而赵庄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改名的想法有充足的历史依据,目前只处于征求意见阶段,镇政府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扬子晚报》7月24日)

  又一个赵庄易名,又一出争夺名人故里的闹剧。争名夺姓的背后,人文诚意几许,而发展饥渴又有几成?

  众人皆知,打“文化牌”可行的背后,是厚重的历史托举、公众的社会认同。“文化牌”可以打且可能打,因为文化是软实力,地方若有底蕴存在,易名未尝不可,比如,宋代时候昌南镇出产的瓷器多为御用,真宗为表示对昌南镇瓷器的喜爱,特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予该镇为名,一举将景德镇名声打响;明州改宁波,取意“海定而波宁”,也一直保留到今天,因为有文化为依托,这都是比较成功的改名例证。

  只是,绝大多数在商业文明中的“更名改姓”,几乎都难以俘获公众的认同。凡是此类“文化牌”,专家们必然要按图索骥,从文字中找记载、从传说中攀关系,什么历史小说、坊间谣传,只要能拿来作证,一律不辨真伪。可问题是,将赵庄镇改名为“金刘镇”,难道就更显文化底蕴?我看未必,有那么多的汉皇祖陵、千年唐槐、清代大庙,此地为什么偏偏以“赵庄集市”而得名呢?依我看,地方的得名,就很能反映公众的认同。所以,这更名改姓的决策,并非出于公众的呼声意愿,只是地方政府的一厢情愿而已。

  地方政府跳出来操刀改名,一定程度上能表明,大打“文化牌”不过是市场刚需。比如,按地方所言,之所以改掉赵庄之名,原因有四:域名雷同混淆;赵庄知名度低;地处偏僻,不利于招商引资;改名之后有利于小镇形象。所以,靠着改名而体现文化底蕴,本质上不过是“经济唱戏”的野心。说它有依据也罢、有认同也好,反正此类新闻只要见诸报端,惯例就是骂声一片的。

  更名改姓的“文化牌”,一直以来都臭名昭著。奇怪的是,很多地方至今都乐此不疲、鱼贯而入,除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冲动外,在于这“臭名昭著”本身也是很好的噱头营销。至少,经媒体这么一闹,大家就知道有这么一个赵庄。(王庆峰)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