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味话剧《卤煮》上海开演 杨紫嫣零片酬加盟

2013年07月26日 13:14 来源:天天新报 参与互动(0)

  “或许你没吃过卤煮,这没关系,它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随着时代变迁即将消失的城市味道。”继《未完待续》、《黄粱一梦》后,青年导演黄盈将带着与此前两部作品风格迥然不同的京味话剧《卤煮》来到上海,并于8月9日-11日在上戏剧院演出三天。

  昨日,黄盈携主演杨紫嫣来沪接受记者访谈。说起之所以选择卤煮这样一味小吃来娓娓道出这个时代故事,黄盈说:“卤煮的食材都是特别低贱的下水,但我们想要表达的是即便是做一碗下水料做的卤煮,只要用心用情它也能是美味的。我们想强调的是一种平民的尊严。”

  小吃折射大时代

  卤煮是什么?这曾经是摆在黄盈面前的棘手问题。卤煮是一款著名的北京小吃,源于皇家御膳“苏造肉”。随着清廷倒台,御厨流入民间,他们面对吃不起肉的老百姓,用心肝肺等内脏代替了肉,结果大受欢迎,成就了物美价廉的平民美食。

  让剧组始料未及的是在北京人尽皆知的名小吃,在上海却无人知晓。对此,只有黄盈表示信心满满,“一碗卤煮记录的是城市之变,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新世纪以来,北京乃至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记忆里美好的东西都‘没有了’。消失的不仅是北京的胡同,也有上海的弄堂。”

  著名编剧宁财神在一次对谈中也支持了黄盈的观点:“现在上海街头好吃的东西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寿宁路上的小吃一条街,可我没有在那里吃到过像样的小吃。其实每个城市都是这样,石库门被拆掉,被改成新天地,包括原来住家附近的好的菜场,都不见了。去年,当闸北大宁地区最后一个好菜场消失后,我就愤怒地搬离了那里。”小吃折射大时代,不管是卤煮火烧还是生煎包子,承载的人情是相通的。

  事实证明,带有地域性的小吃并不能遮挡戏剧、人情的魅力,话剧《卤煮》上海演出的消息就在观众的口口相传间扩大着影响。截止到演出前十天,部分场次的戏票已所剩无几。

  杨紫嫣零片酬加盟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出演剧中卤煮店老掌柜儿媳的是在连续剧《甄嬛传》中饰演敬妃娘娘的演员杨紫嫣。声名鹊起日程满满的杨紫嫣此次排开档期,零片酬回归话剧舞台,完全是出于对黄盈艺术水准的认可。她说:“作为一个演员,能够演话剧是非常过瘾的。我跟黄盈导演曾经在话剧《马前马前》里有过极好的合作,因此也非常希望继续出演北京三部曲的这一部《卤煮》。”

  其实,杨紫嫣并不是儿媳这一角色的第一人选,导演黄盈说:“我和紫嫣非常熟悉,她的性格里有极其执拗的一面,不是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这个角色对她是个挑战。”当杨紫嫣认真地在剧本上写下了“温良恭俭让”五个大字后,黄盈却提出希望她不要因循之前演员的表演痕迹,演出一个杨紫嫣版的中国好儿媳。

  从小在话剧后台长大的杨紫嫣,对舞台有着特别的感情:“对我而言,定期登台演话剧,就想汽车要定期保养一样。”在她看来,每年能演一部话剧不只是提升演技的需要,也是找到情感的寄托,“其实我不觉得,你演一两台话剧,就能让你的演技突飞猛进,但不得不承认,比起更似拼凑艺术的电视剧,演话剧或者电影能够定期归整你的表演,这对演员很重要。”

  民间剧团演大戏

  就像“卤煮”或将随着时代变迁消失在北京街头,这台民间剧团烹制的《卤煮》也或成绝响。对此,黄盈也表示很无奈:“话剧《卤煮》全体演员26人,以演员人数论,《卤煮》完全达到了院团大制作的演出规模,要一家民间剧团演出‘院团大戏’的艰辛可想而知。”

  尽管《卤煮》从创排之初到去年的复排演出都呈现一票难求的景象,但是26人的演员阵容一直是持续演出的重大障碍,即使是场场爆满,要负担庞大剧组的巡演开支也显得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商业资本当得知这出名声在外的剧目演员多达26人的时候也纷纷咋舌,不敢接单。编导黄盈笑称:“《卤煮》是一出违反商业规律的戏。在追求可复制性强、低成本、易放量的商业环境下,《卤煮》显得太过不合时宜。”

  《卤煮》的制作人安莹本身是一名编剧,她的《四世同堂》、《青蛇》都是名声在外的舞台大制作,她肯兼任话剧《卤煮》制作人也是出于对这出戏的热爱。安莹说:“这出戏的命运,和剧中的老掌柜是一样的,他眼看手艺后继无人、美好事物注定消亡,这种无奈叫人伤感。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坚持做下去,因为赔了总比没有了强。”

  补充阅读

  话剧《卤煮》创排于2009年,该剧以一款北京小吃为题,讲出了独门小吃的三代传承人在都市化进程下,面对传统手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老掌柜力主少量精做坚守品质、少掌柜则干起了批量生产顺应潮流,原本被老掌柜寄予厚望的孙子晓华则最终选择了离开……该剧一俟演出即引起了戏剧圈内外不小的震动,有媒体将这出戏评价为“当代版《茶馆》”、“大陆版《宝岛一村》”,甚至有观众赞叹说“老舍先生若还在,也会为这出戏而感动落泪”。

  (记者 朱渊)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