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疑似南宋西湖全景图引争议 有人力挺是真有人称假

2013年07月26日 13:53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西湖清趣图》中的断桥,与宋版《咸淳临安志》中西湖图中的断桥完全一样

  宋版《咸淳临安志》(藏于南京图书馆)中的断桥

  《西湖清趣图》中的钱塘门(清晰可见方形的“排叉柱”城门,城墙外为酒楼)

  《西湖清趣图》中的岳坟

  《西湖清趣图》中的雷峰塔

  《西湖清趣图》中的赵公堤

  不久前,一幅疑似南宋西湖全景图被“发现者”公开(本报于2013年7月11日进行过报道),引起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争议。

  有人认为画是清朝时期的伪作,有人认为画的内容绝对是南宋时期的西湖。

  百家争鸣,孰是孰非?

  记者 余加新

  这幅图被“发现者”称为《西湖繁胜全景图卷》,长卷从钱塘门开始,逆时针环西湖一周,回到钱塘门止,描绘西湖周边的名胜、建筑十分细致。卷长1581.6厘米,近16米,是《清明上河图》的近3倍。

  在这幅长卷中,除了人们熟知的保俶塔、断桥、白堤、苏堤、雷峰塔外,还有很多不为今人熟悉的西湖胜景。

  持正面观点的人认为那就是“南宋版的《清明上河图》”。

  持不同意见者的评价则完全相反,认为“杭州发现的南宋西湖全景图是清代伪作”。

  事关西湖,孰是孰非?

  近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宋元考古专家郑嘉励。他从考古、名物考据的角度,撷取几个典型片段,向《杭州日报》表达了他的看法:

  从长卷看,杭州是有城墙的,钱塘门、钱湖门等城门洞是方形的,可知其为“排叉柱”的城门,而非元末重建后的圆形拱顶城门;雷峰塔是嘉靖年间火劫之前的形象;岳坟前,不设供桌、石像生,亦无秦桧王氏等人跪像;苏堤之外,还有赵公堤,赵公堤在明代以后已经无存;断桥呈现典型的宋桥形式,与南京市图书馆藏宋版《咸淳临安志》所附《西湖图》中的断桥高度一致……画中的“名物”,包括建筑、服饰等,在直观上,与南宋暂无明显相悖的地方。

  郑嘉励确信,这幅长卷的题材,描绘的是宋末元初的西湖。

  至于长卷成于何时,郑嘉励认为,无论其为元代作品或明人画作,也必定严格参考了南宋的粉本。

  另外,这幅藏于美国福瑞尔美术馆的画,卷首有《西湖清趣图》的自题。郑嘉励说,早在十几年前,海外学者已用这幅画研究南宋的西湖,并以此为“标准器”,考订南宋时期大量暧昧不清的西湖题材的画作。

  郑嘉励觉得“首发”之说不准确,有点大惊小怪,掠人之美。

  1

  南宋时湖心只有水

  这是史实

  湖心三岛形成是明朝以后的事了

  《西湖清趣图》中,湖中就是一面湖水。

  从李嵩《西湖图》和南宋版《咸淳临安志》所附《西湖图》来看, 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别无今日的“湖中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均为明清时期形成的。钟毓龙《说杭州》对此有明晰的考证,如今已是今日论西湖者的常识。

  南宋时期,除了孤山,湖心别无其他岛屿。这是《西湖清趣图》符合南宋西湖的基本特征之一,

  南宋后期,苏堤、白堤、孤山的位置和今日的西湖基本吻合。如果有人连这个基本事实也予以否认,李嵩《西湖图》、宋版《咸淳临安志》、周密《武林旧事》岂不也都成了清代的“伪作”,那就没法讨论了。

  有人认为《西湖清趣图》在杭州城墙靠西湖一侧,绘出了清代杭州的城中城(旗营),这是对图像的随意解读。实际上,描绘的是当时的相关官衙,我们只要看宋版《咸淳临安志》所附《西湖图》,便可了然。

  2

  南宋西湖之滨确有城墙

  南宋城门洞

  是方形不是圆形

  《西湖清趣图》绘出了湖滨的城墙,极为工细。

  图上清晰可见,所有的城门洞都是方形(或梯形)的,这种“排叉柱”城门,是唐宋时期城门的做法,该种工艺在北宋李诫《营造法式》中有详细记载。入南宋后,随着“发券”技术的日益成熟,开始出现圆拱顶的城门洞。在元明时期的城墙中,发券的技术已经普遍取代了原先的“排叉柱”城门。

  元灭南宋后,为瓦解地方的反抗势力,拆除南宋故境州府城墙是元初普遍的做法。浙江境内只有台州城等极少数的地方,因为防洪的需要才保留了城墙。杭州的城墙,入元后逐渐拆毁。

  元末,张士诚盘踞杭州时,重建杭州城墙,均采用“发券”技术的拱顶城门洞。而券顶门洞的优势在于稳固与防火,杭州的凤山水门至今犹存,这是杭州今日唯一存世的古城门,学界普遍认为其为元末重建之物,即为圆形的拱顶门洞。

  在《西湖清趣图》中,所有的城门洞都是方形的,说明这幅画的内容只能是南宋的。明清人很难设想宋代的方形城门。

  这一点,《咸淳临安志》南宋版本与清代版本的《西湖图》,完全不同。宋版的城门洞均作方形,无拱顶特征,而清道光版本的《西湖图》则按照清人熟知的情形,改绘成了拱顶。

  由此可知,《西湖清趣图》以描绘南宋西湖的可能性最大。

  3

  画中的酒幌题字

  南宋《梦粱录》可互证

  澄水闸到了明朝已不存在

  《西湖清趣图》中,钱塘门外湖边楼堂瓦肆的酒幌上有“■打诸库上等高酒”“钱塘酒库”“上等碧香”等字样,可知其酒楼的属性。幌子的文字,均为南宋人口吻。

  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成书的吴自牧《梦粱录》卷十“点检所酒库”条:“更有碧香酒库,如钱塘门外商船亭南名为钱塘正库,有楼,匾曰‘先得’”。

  先得楼就是古望湖楼,苏东坡“望湖楼下水连天”吟的便是此处,其位置在今望湖宾馆附近。由此可知,南宋末,钱塘门外有大量酒楼,“碧香”是当时的好酒美称。图文互证,高度吻合。

  《西湖清趣图》中绘有“澄水闸”,并以文字注明。澄水闸,主要分流由凤凰山等一带来西湖的水源,南宋《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有明确记载。据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三《南山胜迹》的记载,在《西湖游览志》成书的嘉靖二十六年之前,澄水闸早已无存。清代人的创作,是无法绘出澄水闸的。

  4

  岳坟馒首状封土

  无石像生无秦桧王氏跪像

  符合南宋墓葬的特征

  《西湖清趣图》中,苏堤北有岳坟。

  抗金英雄岳飞,因“莫须有”罪名被害。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 七月,岳飞平反昭雪,在九曲丛祠找到岳飞遗骨,将岳飞改葬于栖霞岭下。

  画中的岳坟,封土呈馒首状,外围有圆形的围墙。坟前无供桌、无石像生,没有跪秦桧、王氏跪像。今日岳坟的石像生、奸佞跪像,是明代以后增添的,南宋是没有的。

  我编过一本书《浙江宋墓》,据我对浙江南宋墓葬的认识,品官墓前设石像生,是两宋的惯例。但是,墓前出现供桌,却是元明以后才开始流行的礼俗。《西湖清趣图》中的岳坟,前无供桌,符合南宋特征。

  5

  南宋后期的雷峰塔

  五层八面木构廊檐结构

  明朝嘉靖火灾后只剩下砖石塔身

  《西湖清趣图》中的雷峰塔,呈五层八面的木构廊檐结构,这是今日所见描绘南宋雷峰塔最精确的图像。

  五层八面的雷峰塔,是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重修以后的形象。《淳祐临安志》著录有当时的修塔记文《庆元创修记》。2000年,我参加过黎毓馨为领队的雷峰塔遗址的发掘,遗址中出土了《庆元创修记》残碑,黎毓馨先生对南宋雷峰塔有相当精确的研究。重修后的雷峰塔及其塔院,在南宋后期一度热闹非凡,终日梵音不绝。《西湖清趣图》的雷峰塔下,就绘有规模可观的塔院。据文献记载,入元后,塔院萧条已极,境况远不如昔。这说明《西湖清趣图》描绘的雷峰塔,以南宋的可能性为大。

  明代嘉靖年间,雷峰塔遭火劫,木构廊檐尽毁,只剩砖身,直到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倒坍。

  《西湖清趣图》中的雷峰塔,只能是庆元五年(1199年)之后、明嘉靖年间以前的雷峰塔。如果结合塔院的考察,则应为南宋后期的雷峰塔。

  6

  图中的赵公堤

  与《武林旧事》记载高度一致

  赵公堤于明代荒芜

  《西湖清趣图》中,苏堤上的从北数起第二桥(东浦桥)和曲院相接处有一条“小新堤”,亦称“赵公堤”。

  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湖山胜概》“小新堤”条,“淳祐中,赵京尹■(念“与”)自北新路第二桥至曲院筑堤,以通灵竺之路,中作四面堂三亭,夹岸花柳,比苏堤,或名赵公堤。”

  《西湖清趣图》的赵公堤图像,堤中绘出“三亭”的形象,与《武林旧事》“中作四面堂三亭”吻合,如此细节的吻合,恐非巧合。

  小新堤筑于淳祐二年(补公元纪年),《淳祐临安志》与《咸淳临安志》均有记载。据近人钟毓龙《说杭州》研究,小新堤在“明代荒芜,已成陆地”。

  由此可知,《西湖清趣图》描绘的是淳祐二年以后、明代之前的西湖。

  7

  图中断桥上无亭子、有华表

  与宋版《咸淳临安志》

  所附《西湖图》的断桥完全一致

  有人认为南宋的断桥上有亭子,他可能参考的是清代重刊《咸淳临安志》的版本,据清道光刊本的《西湖图》,断桥上确有亭子,这是清代的断桥形象。在南宋版的《咸淳临安志》所附《西湖图》中,断桥上并无亭子,且桥头各竖立有华表二,与《西湖清趣图》完全一致。

  宋版《咸淳临安志》的《西湖图》,与清代的版本,差异极大。清代版本的《西湖图》,按照当时的理解,对宋版多有改绘。在宋版中,断桥两端设有华表,而在清人的笔下,华表则被改画成了杨柳树。

  研究南宋的西湖,在南宋版本存世的情况下,当然要采用宋本,而应该摒弃清朝改绘后失真的本子。

  据此可知,南宋末的断桥,桥上无亭,桥头有华表,正与《西湖清趣图》相同。南宋的华表,当然不可能是有些人所谓的为了迎接康熙、乾隆南巡住孤山行宫而设立的柱子。桥头的华表,是两宋时期常见的名物,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也能见此形象。

  8

  “首次发现”不实

  美国加州大学美术史学家李慧漱

  早在十几年前就研究这幅画了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关于这次《西湖清趣图》引起轰动,“首次发现”的表述是不严谨的。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术史系的美术史学家李慧漱教授十几年前写过一篇《南宋临安图脉与文化空间解读》的文章,她在文中表示,“以《西湖清趣图》卷为例,画上沿湖一周,详实地谱绘临安与西湖当年的人、地、景物。一如卷末清代南宋学大师厉鹗长跋中具细靡遗的图景解题,植基于丰富的杭州文献学,图像与文字两相对比,十二、十三世纪当年临安、西湖胜景、风土人情,皆历历如绘地重现在吾人眼前。”

  李慧漱用《西湖清趣图》比对各种史料来研究南宋时期的西湖与临安,并以这幅画为“标准器”,考订南宋时期大量暧昧不清的西湖题材的画作。

  围绕《西湖清趣图》的讨论,对西湖的研究极有学术价值。但是,我们不必称其为“新发现”或“首次公布”,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掠人之美。

  综上所述,《西湖清趣图》描绘的是南宋末或可稍晚至元初的西湖,无论该图创作于元代、明代或更晚,都应该严格参考过南宋末的“粉本”。

  郑嘉励最后说:“我个人的能力、知识面有限,无法对《西湖清趣图》做全面的解读,希望将来有高质量图片的发表、人们研究的持续深入,能够从该图中发现更多的南宋特有而后世所无的元素,尤其是各类名物(如游船、服饰、建筑形态等等)的种种细节,只有提出更多的、更有分量的这方面的确证,《西湖清趣图》的争议终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名词解释

  淳祐 从公元1241年至公元1252年,是宋理宗赵昀的第五个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12年。

  咸淳 从公元1265年至公元1274年,是宋度宗赵禥的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10年。咸淳十年七月宋恭帝即位沿用。

  淳祐《临安志》 赵■(念“与”)修,陈仁玉等撰,成书于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赵■,字德渊,号节斋,淳祐元年至十二年知临安府。陈仁玉,字惪公,台州人,官至兵部侍郎。原书五十二卷,今仅存第五至十卷,即卷五至七城府,卷八至十山川。

  咸淳《临安志》 潜说友纂修,成书于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潜说友,字君高,处州缙云人,该志为其知临安府时所修。原书一百卷,今存九十六卷,在三志中内容最为详备,保存最为完整。前十五卷为“行在所录”,其后为府志,分疆域、山川、诏令、御制、秩官、官寺、文事、武备、风土、贡赋、人物、祠祀、寺观、园亭、古迹、冢墓、恤民、祥异、纪遗等目。书中引文皆注出处,对前志之误多有订正,重大事件则列专题考证。

  《武林旧事》 成书于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以前。作者周密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南宋杭州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了解南宋,特别是南宋都城杭州的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史料。

  《梦粱录》 南宋吴自牧著。成书于南宋末年,描写南宋都城临安城市景观和市井风物,是研究宋史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对于南宋首都临安府的城市景观、地理环境、里巷风俗、朝廷典祀,做了翔实的记载。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