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4.14岁为退休最优年龄”纯属伪科学

2013年07月26日 19:20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随着政府主管部门不断透露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意向,学术界对延长退休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日前的一份工作论文提出,经过数学模型计算发现,虽然不同就业群体最优退休年龄差异很大,但对城镇就业人员整体而言,最优退休年龄为64.14岁,这个数值可以作为我国调整标准退休年龄的参考值。(7月26日《经济参考报》)

  原本以为,延迟退休年龄主要是决策部门与参保人员的博弈,是既得利益与普罗大众的博弈,没想到,所谓最优退休年龄竟然还扯上了学术,并且煞有介事地测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的最优退休年龄。看来,如果退休年龄不至少延迟到64岁,都对不起社科院社保实验室的研究了。问题在于,你这个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呢?用以计算的数学模型是全世界通用的,还是咱们“中国特色”的?所谓“最优”,又是站在谁的立场根据谁的利益言说呢?

  可以肯定,对那些反对延迟退休的人来说,只要延迟了就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不可能还“最优”。64.14岁的所谓“最优退休年龄”,无非还是针对弥补养老金缺口而言。这又回到了问题的原点:养老金缺口是退休年龄太早造成的吗?如果不是,凭什么要通过延迟退休来达到所谓“最优”?要弥补养老金缺口,至少有三条路径:一是划拨国有资产、提高国企分红、加大财政补贴以还清旧账,改变新人为旧人发放养老金的模式;二是改革养老金双轨制,给养老金“造血”;三是加强养老金投资管理,争取“让钱生钱”。

  现在,这些可以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办法都不去做,一门心思只想延迟退休年龄,当然会遭到公众的反对。一方面,对那些一般阶层而言,女的到40岁以上,男的到50岁以上,大多数人就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了,再推迟到65岁才能领养老金,如何能够接受?另一方面,对于权力阶层与技术阶层,何时不工作与何时拿退休金完全是两码事,用其“个人效用”来计算最优退休年龄是很不靠谱的,更何况还要因此来“绑架”大众。

  在我看来,“64.14岁为退休最优年龄”,完全是“为测算而测算”,纯属伪科学——不是先有数据研究,后有必须延迟退休的结论;而是先有必须延迟退休的结论,后才有“最优退休年龄”的测算。学术机构如果是真正独立而理性地在做研究,那么当下最重要的,不是用貌似科学的数学模型来测算不靠谱的最优退休年龄,而是先要搞清楚现在谈延迟退休合不合适。

  之所以这样说,一是,不能凡涉及公众利益的改革总是“雷厉风行”,凡涉及既得利益的改革却总是“时机不成熟”,养老金双轨制如此,官员财产公开亦如此,这样的改革怪圈必须打破;二是,现在的养老金有两千多家统筹单位,全国统筹依然遥遥无期,各地养老金待遇差距犹若云泥,如果强推延迟退休,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必然更难解决。

  所以,首先必须等到养老金改革到位——双轨制取消了,全国统筹实现了;然后,“穷尽一切办法”弥补养老金缺口——让国企吐出更多利润,让养老金投资不再亏损;最后,如果养老金缺口依然巨大,再来谈延迟退休问题不迟。(舒圣祥)

【编辑:王牧青】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