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最小说》旗下作者:郭敬明推荐 书能多卖十倍

2013年08月06日 10:4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多达101人的签约作家、漫画家、插画家团队,阿亮、痕痕、落落、笛安、安东尼等一批具有号召力的编辑和创作阵容,每月销量达30多万册的《最小说》、16万册的《最漫画》等,共同构筑起一个年产值约3亿元人民币的“出版王国”。这就是郭敬明领衔的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学团队。

  “80后”作家代表人物之一郭敬明,以独到的眼光,培养、推广一批“90后”作者,他们以不俗的图书销量,悄悄为郭敬明旗下“出版王国”打下扎实基础。

  虽然在有些人看来,青春文学是属于“80后”“90后”的,但以青春文学为代表的这条丰富而多元的文学产业链却有待人们去追溯、探秘。

  两种 “作家签约制”孰优孰劣

  文学界长期以来所实行的是作家签约制实际上是作协给予作家一定的资助以鼓励作家进行专职写作,写作成果作协并不负责发表和出版,也不会分享作家的经济收益,但是作品出版后是要作为作协的工作的成果。这是一种不求经济成本和回报的行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和繁荣文学创作。在中国,从近代以来都有这样的制度。但是传统的作家签约制存在有这样的现象:为了完成协议书上所签订的在全国某几家文学期刊发表几个中篇和短篇,或是在某几家有名出版社推出一两部作品,便不得不将相当一部分精力用于同各种编辑联系沟通乃至频繁接触。结果呢,最终创作协议书上该完成的创作项目也完成了,创作经费和创作补贴也拿了,但其发表或出版的作品却并没有在读者中引起注意和反响。而这样只为完成“创作项目”而写作的作家,恐怕在“签约作家”中为数不少。由于写与不写,写多写少,写好写坏,待遇没有多大差别,久而久之,许多作家丧失了创作热情和缺少竞争意识。

  而以郭敬明的出版公司为代表的作家签约模式则是一种深度的商业合作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作者能够获得比较可观的收益,但同时也会受到更多的限制,作家会受到很多要求,以迎合市场和读者的喜好。这种模式是一种完整的商业体系,必须按照商业的规则去运行。

  那么这样两种签约模式,究竟孰优孰劣呢?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体制,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因此也没有优劣之分,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长处。这只是两种不同特色的签约制度,一种是国家对于作家的一种资助以鼓励创作的制度,而另一种则是一种商业运作,作品的专属的出版权是归签约公司所有,但作家得到的经济收益远比作协所给的资助要多得多。

  精准定位读者

  10多年前,依靠青春华丽的文学作品,乍一出道,郭敬明就在讨巧的青春市场占得先机,这是因为他比谁都知道这个时代需要什么。

  相比习惯单打独斗的韩寒,郭敬明身边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专业团队,他们更注重他的市场表现力,郭敬明也深知自己的优势在于能精准地衔接起作品与市场。

  顺应市场不断调整,让郭敬明走得更远。他不想让市场上的失败出现在自己身上,甚至不想出现在别的作家身上。他在谋划更大的局,去打造一个平台,吸纳作家,让专业的团队包装打理,推动他们生产受欢迎的作品,从而“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世文化精准定位广泛的青年受众,其旗下有很多重要的作家,几乎“80后”纸面出版物的重要作家(除了韩寒之外),具有代表性的作家都和最世进行了签约。张颐武教授说:“这说明最世文化能够精准定位,对于“80后”、“90后”年轻人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都比较了解,对读者的情况掌握比较准确,能够精确把握作者和读者的趣味,准确定位目标受众,从而获得高额利润和回报。”

  像经营艺人一样经营作家

  与传统出版公司相比,作家签约公司更像偶像艺人经纪公司。郭敬明的最世文化签约了近百个文字、绘画作者。郭敬明为每位签约作家配备专职编辑,最世旗下的《最小说》、《最漫画》等平台是他们开设专栏、接受采访、发表连载的平台;同时,还安排不同的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漫画家等组合合作出书;至于公司外部的商业合作、采访自然也会被安排妥当。一旦最世旗下的作者有作品出版,郭敬明的粉丝也会帮着摇旗呐喊。

  在《最小说》这个平台,诞生了一大批像郭敬明一样的青春文学作家,每位作者都是他营销的对象。很多畅销作家和作品在郭敬明这里完成华丽转身,最世好像一个梦工厂,落落、七堇年、安东尼,都是郭敬明的平台“捧红”的。据说,《最小说》旗下的作者,如果没有郭敬明,新书只能卖3000本,但是封面打上“郭敬明推荐”,就能卖出3万本。

  对于这一点,张颐武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最世文化对于作品的选择也是非常精确,作家和公司签约后一方面经济方面有了保证,另一方面出版的作品能够通过专门的渠道进行销售,也能通过他们的杂志来进行推广,不论是作家还是签约公司都从中获取了相当可观的收益和回报。对于读者来说,很多年轻读者从中也得到了心灵上的抚慰,得到了很多积极的正面的东西。对于作者和出版公司以及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共赢的结果。因此我认为这样的一种市场化的专业运作模式是成功的,可持续的,但是文学作品的质量和作者水平究竟如何,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的人认为作品的价值很高,而有的人则认为作品一无是处,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在总体上来看,这样的一个体制和结构还是相当完备的。”(苏醒)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