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剧版《红高粱》导演:周迅能表现人物内心的大

2013年08月15日 11: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重拍《新编辑部故事》造成的舆论风暴还未散去,宣布翻拍电视剧版《红高粱》又将导演郑晓龙推向风口浪尖。为什么要接手这个“烫手”的项目,为什么选用周迅演女一号,周迅对“九儿”又是怎样的态度,接下来余占鳌又将是怎样的面貌?昨天,郑晓龙首次就电视剧《红高粱》接受本报专访,厘清诸多猜测与疑团。

  为什么要接“烫手”的《红高粱》?

  它能讲一个好看的故事

  翻拍经典,十有八九会“折”,费力不讨好,更何况电影版《红高粱》已经全方位占领了影史制高点,郑晓龙不会不明白这个项目的风险。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红高粱》这种偏艺术和文学性的题材结局难料,为什么还要接?

  “我一开始坚决不同意的。”郑晓龙实话实说,“不是因为珠玉在前,就是时间。”郑晓龙的工作方式是开机前一点点抠剧本,而《红高粱》最大的问题是受季节——高粱季节的影响,“今年如果不拍的话,得推到明年秋天”,郑晓龙没这个时间。但是故事大纲拿来,郑晓龙心动了一下,“它是能讲一个好看故事的。”可第一稿出来后还有很多地方要改,“逻辑上、细节上、人物语言上都要加工打磨。”说到这些,郑晓龙承认现在仍然觉得很紧张。

  谈到当年看电影《红高粱》的感觉,郑晓龙记忆深刻。“我看到姜文时,就感觉和过去看到的电影不同。在表达人和性这种生命中最原始的东西时,在中国电影中有巨大的突破,那种干净、简单、力量会让人看得很兴奋。莫言没有把这些人物写得符号化,这在当时是引起大家兴奋的点。‘文革’以后,中国也有文艺复兴的过程,这算是一个小的标志。”时隔多年重新将之翻拍成电视剧,郑晓龙依然觉得这个作品中“旺盛的生命力”在这个时代依旧显得那么突出和耀眼——“现在很多的作品都是阴柔的。”

  “九儿”为什么是周迅?

  她有敢爱敢做的力量

  巩俐扮演的“九儿”已是中国影史的经典,这个色彩斑斓的女性形象在电视剧中又被倾斜为故事的主线,性格和情感更为浓烈完整。可以说“九儿”取代“余占鳌”成了《红高粱》的“顶梁柱”,对演技和名气的要求自然都很高。但是,当剧组宣布花落周迅时,仍然显得出人意料。毕竟,周迅已经近十年没拍电视剧,她的年龄感、娇小的身材似乎与“九儿”有一些出入。那么选择周迅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郑晓龙透露,确实想了很多人。“一开始我也觉得周迅偏南方,但是周迅骨子里有一种特别硬的东西,‘九儿’气质里敢爱敢做的劲儿她完全有,她有那种力量。而这个戏确实和原来那个电影有很大的不一样,在讲故事方面,在人物性格方面,都更复杂,‘九儿’不再有原来的简单和单纯,而是从简单、单纯逐步变得复杂。它是一个连续剧,表现几年的关系,经过了命运的大起大落,被土匪抓去,被人出卖……所以我觉得周迅完全可以胜任。”至于周迅娇小身材不太符合山东女孩的形象,郑晓龙坦言原来也有一点担心,“我后来又想也不一定每个山东女孩都是那样,山东也可以有小巧灵活的女孩,这是第一。”当然最终坚定郑晓龙决心的理由还是“表现人物内心的大,比表现身体的大更重要”。

  有个不成文的行规是“一线电影演员不拍电视剧”,周迅一直在拍电影,郑晓龙是如何请她出山的?对此,郑晓龙回答得很实在:“‘九儿’的魅力!几乎能想到的一线演员都愿意来,也包括范冰冰。我问过范冰冰,因为她是山东人,但是她时间有问题,8月份必须拍杨贵妃,这是没有办法的。”郑晓龙透露,其实筹备《甄嬛传》时也曾想邀请周迅,但后来擦肩而过,这次《红高粱》周迅看了大纲和剧本,“她有创作的愿望”,档期又恰好合适,双方可以说一拍即合,非常顺畅。

  男一号“余占鳌”什么样?

  阳光、霸气、有点匪气

  《红高粱》将于9月在山东高密开拍,男一号余占鳌仍悬而未决,郑晓龙也透露了他心目中的标准:年龄感要三十多岁;阳刚、阳光、霸气,有点匪气;还要能演二十多岁;跟周迅的感觉要搭;演技要好;体格要壮……“符合这样条件的男演员真是想不起来,太难选了。现在候选的几个都在临时抱佛脚,狂练肌肉呢。”郑晓龙笑着说。

  郑晓龙强调,这次选男演员外形很重要,一定要有力量,有肌肉,因为拍这个剧就是想拍点男人和女人的敢爱敢恨。而抗战这部分在全剧的比例中很小,也就五集戏份。“我想拍的不要那么概念化。反对日本侵略者是必须的,但能不能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考虑?我看到很多二战题材的作品,讲法西斯时讲的是宽恕,最早的是《辛德勒名单》,咱们讲抗战大多都是仇恨,但这个应该不是国际潮流。”值得注意的是,郑晓龙一直坚持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红高粱》将是他首次导演年代戏。(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