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陈丹燕与杰夫·戴尔上海书展对谈旅行文学(图)

2013年08月15日 11:26 来源:晶报 参与互动(0)

    8月14日下午,位于思南路的思南公馆,由著名作家莫言题词的“思南文学之家”人声鼎沸,在这里,一场有关“旅行文学”的对话吸引了大批媒体记者,对话的两位主角分别为来自英国的作家杰夫·戴尔和中国作家陈丹燕,凤凰卫视名嘴曹景行担任主持人。这场中外作家的对话吸引众多听众,现场座无虚席。

  陈丹燕与杰夫同年,她说可以读懂他

  对于杰夫·戴尔这个名字,中国读者并不陌生,他最新的作品《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纳西》由浦睿文化推出,在中国大受热捧,该书是《时代》、《出版人周刊》等各大国际媒体“年度十大好书”之一,英国最为重要的奖项之一“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奖”获奖作品,讲的是一个普通人与两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间的故事。杰夫·戴尔的文字风趣幽默又尖锐而感伤,在悲观之中掺杂着顽强的喜悦。村上春树、迈克·翁达杰、阿兰·德波顿等一批国际著名作家对他的作品都赞赏有加。今年7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最具代表性的四部作品,包括《如此美丽:关于爵士乐》(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品,日文版由村上春树翻译,毛姆文学奖获奖作品)、《懒人瑜伽》(游记集,2004年W.H.Smith文学奖年度最佳旅行文学读本),《一怒之下:关于D·H劳伦斯的奇异之旅》(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决赛入围)以及小说《搜寻》。

  在昨天的讲座现场,55岁的杰夫·戴尔穿着衬衫,十分有型。他的现场发言尽显幽默与自信,作为近年来在国际上十分火热的一位作家,其文字中呈现的自由精神与青春气息,对年轻人的内心贴得很近。因《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等作品而广为人知的著名作家陈丹燕透露,她自己写作与旅行了20余年,对于杰夫·戴尔在旅行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虚构与写实的完美交融分外欣赏,她说:“我有一对尖锐的眼睛,可以看到哪一部分是虚构的,哪一部分是写实的,哪一部分它虽然是放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想法,其实是作者自己的旅行体会。为什么这么想?因为可以读懂他,我跟他是同一年生的,所以我们有非常亲切的感受,就是对旅行和生命的感受,所以我非常乐意与他的新书做一个分享。”

  陈丹燕坦言,看了杰夫·戴尔的《懒人瑜珈》,走过他在书中提到过的多个城市与国家,诸如巴黎、泰国、芜湖、印度、阿姆斯特丹,等等。“他在书中说自己一个人旅行貌似一个侦探,不断地寻找寻找,最后发现找到的是自己。关于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因为我觉得当你旅行去了很多地方,你会突然发现,原来你想看的那个东西不是罗马、希腊,其实你想看的是你自己。你在自己生活的本土不一定能认识自己,所以你认识自己需要一个镜子,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找到他的镜子,作为旅行者来说,从异地的旅行到成为异乡人,他会不断地深入地认识自己。”陈丹燕说,她自己正是在世界各地旅行之后,才发现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上海有了重新认识的欲望,是想要认识自己的城市才开始写自己的旅行的。

  旅行文学中的虚实相间非常奇妙

  对于杰夫·戴尔在旅行文学中的虚构部分,陈丹燕表示,自己如果处理这个问题,会尽可能地保持其真实性,“比如,我会把旅行故事写成小说,然后在里面放入照片,在照片中加上说明,说明是由改编的小说里的主人公来写的,然后把影像、人物放在一起。我觉得这真的很有意思。我看杰夫的《懒人瑜珈》时我就会想,这可能是他自己的想法。比如说在利比亚,他去了一个非常可怕的酒店,然后他进到那间房间又关上门没有饭吃,然后他就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想呢?因为这个问题开始就是沮丧的开始,这就会有一个非常坏的晚上,于是,他会让自己喝点酒,兴奋起来。”对此,杰夫·戴尔表示,旅行小说中的虚实相间的事情非常奇妙,“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让读者看不出来。我同意旅行文学本身是一种写作的类型,在旅行文学越来越变成模式化以后,你会发现不用出去也可以写了。我想我的书对于旅行文学来说其实是一种对它的离开,你要想一想,这是唯一一种旅行文学的想法,旅行文学不应该是呆在家里写的书,当然这是一种不一样的思维。所以,这个问题希望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想,因为这本书不像小说,也不像散文。很多欧洲人去东南亚旅行抱着一种我要找到我是谁的这种想法去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也在问这个问题,我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应该怎么样去阅读?而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你们读者自己。”

  杰夫坦言,他并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如同很少人去过的小岛一样,被部分人喜欢,但现在的问题是,他这座岛已经被开发过度了,来了太多的

  游客,这对大家来说也许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因为他的书可能会引起读者对他去过的地方感兴趣,但造成的后果就是,他体会到的感觉,别人未必能够体会得到。对此,陈丹燕深感共鸣,“我已经被很多人抱怨过,他们就说我去了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你说的那样,感觉好像是个骗子似的。”

  旅行中的孤独感别具魅力

  杰夫·戴尔是独生子,他笑言:“小时候如果出去玩,结束了以后还得回家跟我的父母在一起,所以这一辈子作为独生子就是在找玩伴。我觉得自己11岁以前就已经经历过所有的孤独,关于旅行,如果你跟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一起出去的话,你的注意力可能就会分散到另一个人身上,可能会很好,也可能会不好,因为你们会吵架。所以如果说你要跟周围的环境做出一种个人回应,更好地对这个地方的大和美好做一个反应的话,应该是个人的感受。”他表示,旅行中的孤独感别具魅力,应该尽可能地一个人享受这种孤单的感觉。而陈丹燕对此持同样的态度,她说:“我觉得我本质上不是一个热闹的人,但是我觉得什么时候是你最怕被打扰的,就是当你跟自然发生联系的时候,因为完全陌生的风光会很强烈地刺激你身体里面的动物性,因为你作为动物的时候一些自然的东西会慢慢浮现出来。这时候如果旁边有一个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话你就只能跟你身边的人敷衍,对于旁边有人的情况,我会说去厕所,其实我是去外面一个人享受旅行的孤独。所以说,有时候我会选择自己去旅行,自己去旅行的确要经历非常孤独,因为你看到黄昏的时候,你看到有男人拿着面包回家,很温暖,而你自己却独自一人。如果你过不了一个人独处的这一关,你与所有旅行地的联系就不会断掉,所以说两害取其轻,所以这个轻就是孤独。”陈丹燕坦言,旅行文学最终的目的,就是寻找自己的内心,这是旅行最根本的东西。在她看来,旅行中的细节非常重要,“当你没有看到细节的时候,你的旅行基本上就是白搭,因为你眼睛过了太多的东西,但是心里面没有留下来,如果你看到一个细节,这个细节你有所感受,这个就是你所收获的一个细节。”陈丹燕说,旅行是非常私人的行为,自己的感受最为重要。

  杰夫·戴尔旅行时从来不拍照片

  对于旅行时是否会拍照的问题,陈丹燕说:“我本质上是一个用文字来思考的人,当我要用图象思考,那个文字部分就关闭了,所以我所得甚少,所以说我很多时候就不拍照片。但是有的时候我发现可以有一种平衡,比如这个照相机镜头刚刚好,重量刚刚好,不能用那种大的,我觉得你慢慢会找到一个镜头跟你眼睛差不多的镜头,这个就可以了。如果是照片它会有一种特别的东西,它会帮你记录你的眼睛来不及看不到的东西,有的时候非常有用,但是有的时候它会转换你的思维,因为你会靠图片来想,这时候对我来讲是很大的损坏。”杰夫·戴尔透露,他旅行时从来不会拍照,“只是因为懒惰,但我写过一本有关摄影史的书。我旅行的时候不带照相机,只会带IPAD。”

  旅行中的宗教力量

  杰夫·戴尔在《懒人瑜珈》里面写到,有些地方你会觉得时间已经进入了地面,尤其是你去一些有宗教力量的地方,你会发现自己被那种气场吸进去。“虽然我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我也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但是我每次看到这种地方,我就会觉得它是一种磁场,这其实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朝圣。”对于这个问题,陈丹燕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表示:“我出生在一个无神论者的家庭,所以对信仰这个事非常纠结。比如说在爱尔兰的大海旁边,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在向自然致敬,那时候会突然感受到自己的身体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对此我非常感恩,我感谢某一种造物主,它让我跟自然有联系,那种感觉非常奇妙、也非常亲切。我觉得就像是唤醒的那种感觉,眼泪就哗哗往下流。”

  杰夫·戴尔表示,他时常会遇到时间静止之感,“我第一次有时间停止的感觉,是在法国北部的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一战发生的地方,当时死了6万多人,那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你去这样一个地方,就算你没有什么历史认识的话,你也会感觉到这个地方会有巨大的历史存在。同时有自然和历史意义两者交融在一起,充满吸引力。像我出生在英国小岛上的话,如果去美国的西北部就会发现自己在一个非常荒凉,非常大的空间上。我很喜欢沙漠,因为沙漠给我一种巨大的吸引力。”

  ●陈丹燕

  我有一对尖锐的眼睛,可以看到哪一部分是虚构的,哪一部分是写实的,哪一部分它虽然是放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想法,其实是作者自己的旅行体会。为什么这么想?因为可以读懂他,我跟他是同一年生的,所以我们有非常亲切的感受,就是对旅行和生命的感受。”

  ●杰夫·戴尔

  我想我的书对于旅行文学来说其实是一种对它的离开,你要想一想,这是唯一一种旅行文学的想法,旅行文学不应该是在呆在家里写的书,当然这是一种不一样的思维。所以,这个问题希望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想,因为这本书不像小说一样,也不像散文一样。很多欧洲人去东南亚旅行抱着一种我要找到我是谁的这种想法去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也在问这个问题,我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应该怎么样去阅读?而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你们读者自己。”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