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电影翻译:该不该“本土化”?

2013年08月16日 16:40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近日,电影《环太平洋》在热映的同时,因其在翻译中频繁出现“天马流星拳”、“亮剑”等本土化的词语,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热议。有些观众认为电影翻译“本土化”容易拉近观众与电影之间的距离。而有人则认为“本土化”反而会使电影失去“原汁原味”。那么,电影翻译到底该不该“本土化”?

  支持

  最爱老卡阿凡达:这两年的好莱坞电影,看来看去无外乎就是各种各样的英雄拯救地球。有时恰恰是那些“本土化”的“神翻译”为电影增色不少,制造了许多“笑果”。

  Ice天使爱美丽:在许多进口影片中,常常会出现俚语,而这些话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很难理解,把这些晦涩难懂的语言转换成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白话,不是很好吗?

  我是电影风向标:如今就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翻译也学着“本土化”、“亲民”挺不错的。毕竟观众看电影只是为了放松,图一乐。

  反对

  翻译队伍预备役:电影翻译完全没必要“本土化”,看到“天马流星拳”这个词语出现的时候,我简直为之一震。有那么几秒,甚至都在怀疑自己看的难道是武侠片?这种天马行空式的“奇葩”翻译,让人难以接受。

  土耳其今日晴:不论是出于娱乐大众的目的,还是希望制造笑料,翻译始终都不该违背电影的文化背景。“本土化”翻译很容易使影片最后弄得中不中、洋不洋。

  建议

  电影人李安东:翻译“本土化”并不是这一两年才有的现象。“本土化”其实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进口影片。比如较为严肃的史实类电影就需要根据原意进行翻译。而娱乐性较强的科幻类影片,则较为适用。

  剪刀手小C:在遭受质疑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有些电影的“本土化”翻译是得到了观众广泛认可的。最主要的还是不能“本土化”过度。就像此次的《环太平洋》一样,明明是科幻片,硬生生地在翻译中加入了武侠元素,未免有些不伦不类。(卢扬)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