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泛学院写作与泛口语写作亦“敌”亦友

2013年08月22日 08:5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强调隐喻和象征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网络的催生,新诗创作呈现出自由多元的可喜局面,尤其是两极共生的样态格外值得关注与省思。

  两极,一极是泛学院写作,另一极是泛口语写作。泛学院写作,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知识分子写作、隐喻写作、象征写作、意象写作,因其受欧美诗歌影响痕迹较重,也被称为西化写作、翻译体写作等。语言多用象征手法,虽神秘莫测叫人玩味不已,但晦涩歧义有时让人不知所云。

  以北岛、舒婷、顾城等为代表的朦胧诗,是泛学院写作的开始,以西川、臧棣、王家新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写作,是严格意义上的泛学院写作,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大学教授——西川是中央美院的教授,臧棣是北京大学的教授,王家新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以余怒、陈先发、魔头贝贝等为代表的歧义写作,是泛学院写作的现在进行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泛学院写作,因为他们的职场大都在大学之外,陈在新闻单位,余、魔二人均在企业,与学术不搭界。此外还有打工仔、半流浪汉身份的诗人,写着学院式的神性诗歌。

  泛学院写作的命名者徐江认为,这种更多承袭自“第三代”里“后朦胧”一支的诗学理念,极大强调了写作者对修辞、隐喻、叙述等方面的爱好,并培养出一种更多面向书斋和个人趣味的自足性审美。它还变体为后意象写作,两个突出的指向是:偏重生活体验和人文诉求的意象写法;偏重语体形式方面的实验,并带有强烈超验色彩的意象写法。在我看来,泛学院写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离人远,离神或魔近。

  几位诗人

  臧棣,近年以丛书系列的独特语言风格和备受争议的技艺活跃于诗坛,被公认为知识分子写作或学院写作的标志性诗人。他的 《祖国丛书》的前7行是这样的:“一路上尽是群山的粮食。/野梨树上遍布着山雀的开关,/不定时但随时可以听到/死去活来。向这些鸟学习/确实让人尴尬,就好像/我们有一个容量更大的肺/但它却从未充过血。”

  虽然我们能看出这是诗人从山中经过时的所见所思,但到底表达的什么,用我们现有的逻辑系统的确难以言表。听听臧棣的言说,就不难明白他的诗为何如此了:“诗比深远还要深。不过深刻这一关,对一个诗人的成长来说,没什么。但是过不了浅这一关,对诗人的成型来说,影响却是致命的。人们常常以为语言是诗歌的血,其实形式才是诗歌的血。与形式的神秘的作用相比,语言更像是诗歌的肌肉。我几乎不想这么说,感觉不到诗的神秘的人也不会感觉到多少诗。这个原则几乎颠扑不破。我其实想说的是,感觉不到诗的神秘的人,也不会感觉到生命的美妙。”

  有评论家说,臧棣的诗歌,表达着他对世界、生命和语言隐忍的热爱。他的节制、犹疑,使他对事物作出精密测量的同时,也迷恋于词语的独特构造和诗艺的繁复表达。生活深度,物质表象,语言和语言、语言和感觉之间的细微差异,都是臧棣的诗歌主题。他的写作,既是一次内心的辩论,也是一种语言的争吵。

  魔头贝贝近年的写作不同凡响,其经诗系列,如梦,如醉,如疯,虽多佶屈聱牙,胡说八道或如畜生做梦,让人费解无解不解,但其中也不乏奇妙之句,如《回首经》里的“利刃的春风的抚摸”,“像满脸褶皱的新婴”。关于写经之诗,他说:“通过想象和幻觉将一些十分抽象、难以把握的感觉、事物具体化为一些生动的形象:这是优秀诗人的基本素质。一个诗人处理、联系不同事物的能力,是他能否进一步的根本。好诗的标准:真气十足!”

  翟永明是后朦胧诗中女性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她对诗歌写作有自己的追求,认为现在的诗歌远远没有达到中国古典诗词那样的语言高度,当然我们又不可能回头去写古典诗词,因为所有东西都发生了改变。那么就说明还是有一种可能性存在的,即用现在的语言,把现代汉语推到一个极致——就像当时古典诗词把中国古典语言推到一个巅峰状态一样。

  黄灿然的诗,温柔敦厚,雅俗同体。他现在香港《大公报》做英语新闻翻译,还翻译了大量欧美诗歌。他有一首诗是写他太太和小孩的,内容是太太回娘家,家里小孩感觉特别自由。一个朋友看了,就对他说,这样对你太太不好,不应该这样写。但他觉得艺术就是艺术:当你把一件事写成诗时,它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你一旦针对自己写诗,事实上你就是在针对任何人,也只有当你把自己禁忌的某个东西打开,别人才会有所触动。

  泛学院与泛口语:

  两极共生,亦“敌”亦友

  人们对泛学院写作的最大非议就是读不懂。读不懂源于诗人对主观化神秘化陌生化的过分注重?有人认为这是象征主义这一西方的“诗歌瘟疫”传到中国的结果,是象征主义杀死了诗歌。其实中国诗歌也有象征主义的传统,如屈原的诗,唐代李贺李商隐的诗,都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他们的不少作品我们今天仍然难以读懂。

  泛学院写作的命名也许并不科学,身为北京大学教授的臧棣,多次对媒体记者说自己不是学院诗人。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可能是单一的或一成不变的。知识分子写作的核心诗人西川,近来写了《麻烦》《俗气及其它》《不要剥夺我的复杂性》等诗,有数百行之多,都是纯正的口语诗歌,且每首都有独特的诗体,令人耳目一新。

  泛学院写作与泛口语写作,作为两极写作共生共长的现象,还将在诗坛长期存在下去,这对诗坛是利大于弊。因为对手才是真正的朋友,只有诗歌内部的竞争或争吵,才能使诗人诗歌各自的长处与弊端暴露无遗,才能让诗歌互为镜鉴,真正取长补短,形成难得的良性发展格局。(李霞,诗人,批评家,《大河》诗刊主编,现居郑州。)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