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田汉谈"七七事变":中国的生机在坚决对日抗战

2013年08月22日 10:3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田汉(1898~1968),湖南省长沙人,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戏曲改革工作的先驱者,杰出的戏剧家。他一生写有各种剧本一百多部,写歌词和新旧体诗两千余首。他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时代的强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的一生极为丰富,充满了浪漫与传奇,几件发生在8月的如烟往事,就像那弯曲小路上的路标,带领我们进入田汉内心的深处及魂魄的远方。

  开不败的“五月花”

  “‘五月花’是英国第一批到北美洲去的移民所乘坐的船只的名字,他们不堪忍受国内的封建压迫去寻找自由独立的生活,现在我们也处在民族存亡的时候,要跟随时代的巨轮乘风破浪前进。”

  上世纪30年代初,田汉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并被选为以鲁迅为首的七人执行委员之一,接着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发表了著名的《我们自己的批判》,公开宣告向无产阶级转向。田汉入党后,参与了党对文艺的领导工作,由于反动势力的猖狂,田汉被迫转入地下,但他更坚定地进行革命戏剧活动。

  1932年,杭州五月花剧社成立。这是田汉听到“集美歌舞剧社”因经济困难无法维持后的情况,认为可以组织起来在杭州开展革命戏剧运动,后来派刘保罗、辛汉文、龙濯、易杰等同志来杭州,和田汉的弟弟田洪邀集“集美歌舞剧社”留下的人,重新组织五月花剧社,并暗中给予很大的支持。“五月花”命名的来由,田汉这样说:“除因在5月成立外,还因为‘五月花’是英国第一批到北美洲去的移民所乘坐的船只的名字,他们不堪忍受国内的封建压迫去寻找自由独立的生活,现在我们也处在民族存亡的时候,要跟随时代的巨轮乘风破浪前进。”

  在田汉的支持下,五月花剧社于1932年5月中旬、5月末、8月,在西湖之滨相继举行了三次公开演出,演的多是反帝、抗日的剧目。前两轮公演,五月花剧社已得到了浙江和杭州广大观众的同情和拥护。8月份的公演,演出了田汉编的《洪水》、《战友》,还有《SOS》、《贼》、《婴儿杀戮》等剧,数千观众观看了演出。

  当时,欧阳予倩的儿子欧阳山尊恰好在杭州电厂做艺徒,他白天做工,晚上和田汉的弟弟一起搞舞台灯光工作,灯坏了就由他来修。他还曾经想方设法添置工具,创造了自控节光器。碰到有的角色临时病了,欧阳山尊就去替补。他曾和舒绣文联合演出,一个演老婆,一个演老公,田汉的儿子田海男扮演他们的孩子。田汉的母亲易克勤也成了“五月花之母”,她无私地为剧团的演员们送茶送饭,还把孙子从菜园里拔的菜、钓来的鱼做给大家吃。老人全力支持田汉的事业,虽然生活清贫却从无怨言。

  五月花剧社的演出,鼓舞了青年学生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反帝情绪,唤醒了人民对于反动统治者的憎恨。同时也引起了当局的暴怒。8月初,剧社准备在民众教育馆的礼堂演出《乱钟》和《战友》。田洪带着一些人正在紧张地装台,演员们开始化妆,观众陆续入场,这时突然涌进大批便衣军警,将剧场包围。田洪很机警,马上从人群里混出来,这时操场上有人踢足球,正好一个球朝他踢来,他接过球又踢了回去,就这样通过了包围圈,回到家里他匆匆换了件衣服,到上海找田汉求救。这次搜捕,警宪当场抓捕了剧团中的刘保罗、桂公创、龙濯等人。至此,田汉全家支持的五月花剧社,被迫解散了。但是它在杭州三个月的演出,特别是8月的最后一次公演,永远留在杭州人民心中。

  充满期待的呐喊与奋斗

  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田汉写了《闻卢沟桥开火》一诗,后来,他又匆匆写了《决心》一文交由《新民报》发表。他在文中说:“卢沟桥的炮声含有示威作用……中国的生机在坚决的对日抗战。不趁此奋然而起,天下盖无不可忍之事,而中国生机殆有断绝之虑。”

  虽然田汉1935年2月被捕,经过两年的牢狱之难,被徐悲鸿等保释出狱,但行动一直受限不得离开南京,无法奔向艺术活动的中心上海。于是,他潜心开始创作四幕话剧《卢沟桥》,意欲以此剧慰劳前方抗日将士。

  南京的8月酷暑难当,他夜以继日地赶写剧本,常在灯下挥汗如雨。剧中的插曲有许多,都由张曙作曲。为了易唱易记,激扬抗日热情,张曙采用了老百姓熟悉的民歌曲调,谱写了《卢沟问答》、《好大刀》、《送勇士出征歌》、《卢沟月》、《卢沟桥》等曲。这些歌曲在戏公演之前,已经陆续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快传遍南京,飞向四面八方,戏未登场就形成了“先声夺人”之势。

  8月9日,话剧《卢沟桥》在南京公演,田汉和导演洪深都亲自登场,张曙和冼星海也都上台扮演拉洋片的江湖艺人,王莹、胡萍都扮演女兵,成为雄赳赳气昂昂的抗日女战士。虽然《卢沟桥》剧中没有中心情节,也没有主要人物,有的只是一个个充满激情的群众场面,但穿插着不少政治抒情歌曲,整个演出以激情取胜。这种激情的表露在当时还是受到限制的,因为当局正与日方交涉,是“战”还是“降”尚在犹豫中。所以开幕前一群特务突然跑来,极力阻止演出,全场观众为之大哗。洪深先生当即跑到前台,与特务们据理力争,在广大观众的有力支持下,《卢沟桥》终于得以胜利演出。

  话剧加唱是田汉的拿手好戏。当台上唱着《送勇士出征歌》的插曲时,台下不少观众自觉地加入合唱,全场充满着“出征”的敌忾。这天首场演出是招待各界人士的,刚刚出狱的“七君子”成为嘉宾,他们正是因鼓动民众抗日而被当局逮捕的。田汉听说“七君子”来看戏,特别兴奋,待剧终幕落,全场掌声雷动时,田汉急忙跑到楼上的贵宾席与“七君子”一一握手。《卢沟桥》在南京连演15天,日夜两场,场场爆满。与此同时,上海演出了左翼戏剧界集体创作的话剧《保卫卢沟桥》。宁沪呼应,打响了“抗战戏剧”的第一炮。

  1939年7月中旬至8月间,在桂林,田汉率领评剧宣传队首次演出了《江汉渔歌》,成为第二期公演的一个重头戏。这是田汉6月写就的一个44场大型京剧剧本,是他在《渔夫报国》基础上改编和扩大的,重点描写的是民众,表现的是来自民间的伟力,以热烈的群众场面和紧张的战斗气氛取胜。此剧由龚啸岚导演,演员徐敏初、李雅琴、李迎春均有精彩的表演。剧中水陆作战,两相配合,表演上也颇出新意。虽然气候炎热,但戏院门前车水马龙,尚未开演即告座满,所以该戏在桂林不间断地上演了许多场。《江汉渔歌》写的是宋朝抗金的故事,但表现着田汉的现实体验,是他的抗日时期戏曲本子中演出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戏。

  暴风雨中的默契

  田汉痛苦而又严峻地说:“只要我的作品在,我怎样写作和为什么写作的材料在,那么,过一千年,人们还会了解我是忠于党和人民的。”那天夜里,田汉和秘书黎之彦就在田汉母亲住的屋子里,悄悄达成了默契。

  1966年8月,田汉居住的北京东城区细管胡同9号,红漆剥落的大门半掩着,四周墙上张贴着大标语: “打倒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田汉!”对田汉的批判和揪斗愈来愈频繁深入。

  黎之彦1954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做田汉的秘书。 “现在盛行秘书、子女揭发,你不揭发吗?”田汉这句话让秘书感到惊讶和恐惧。田汉痛苦而又严峻地说:“只要我的作品在,我怎样写作和为什么写作的材料在,那么,过一千年,人们还会了解我是忠于党和人民的。”那天夜里,田汉和秘书黎之彦就在田汉母亲住的屋子里,悄悄达成默契。

  田汉接下来的生活,就是没完没了的检查交代和挨批判被揪斗。黎之彦则担惊受怕地把不少收藏在家里的所谓“变天账”、“黑材料”,作巧妙的伪装、肢解、分散,把“时间”记在几十本不同的书页上,“日记”肢解掉包,“文字”不是天书的天书,不是盲文的盲文,就是找到它也是看不懂的碎片。就这样,这些珍贵的资料终于躲过了一场灾难,等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见了天日。黎之彦带着对田汉的怀念与崇敬之情,慢慢地细心地做复原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991年8月完成《田汉创作侧记》一书定稿,次月出版。这部书,可资后辈作家(不仅是剧作家)学习创作经验,史学家、研究家研究田汉及其作品。

  “文革”中,田汉与秘书黎之彦相互默契的举动,让今天的人们能够真实地看到近半个世纪前一对戏剧工作者的忠诚,见证着艺术与现实之间微妙复杂而耐人寻味的关系。(北京市档案馆 杨红军)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