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言:作家不应该有高人一等的念头

2013年09月02日 10:10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德作家论坛”今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开帷幕。来自中、德两国的几十位优秀作家以“全球化时代文学的使命和作家的责任”为主题表达见解,呈现智慧,深入探讨两国当代文学、文化现状。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柏林文学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出版集团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主办。
  出席论坛的中方作家有:铁凝、莫言、苏童、贾平凹、刘震云、毕飞宇、金仁顺、李洱、劳马、方方、徐则臣、张悦然;德国作家有:尤蒂特·库卡特、马塞尔·巴耶尔、乌尔苏拉·克雷歇尔、舍尔克·法塔、布克哈特·施皮嫩、米夏埃尔·伦茨、安娜·魏登霍尔茨、罗尔夫·拉佩特、罗伯特·辛德尔和福尔克尔·布劳恩。
  莫言:作家不应该有高人一等的念头
  莫言首先分享了他的两个小故事: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去德国访问时,被一个老太太的伞尖刮伤了眼角,“那个老太太一直向我道歉,虽然语言不通,我能感受到她的愧疚。由此我想到一个无意伤害别人的人,他内心的痛苦不亚于被伤害的人,我们应该宽容无意伤害他人的人。”另一则是他去一个汉堡姑娘家做客,其父亲曾是一名纳粹,“一个现在看来慈祥、勤劳、善良的老人如何和纳粹的铁皮鼓联系在一起呢?这告诉我们在时代局势下,一个人,即便是高智商的人也未必不被蒙蔽、不随波逐流,所以我们对待历史,不但不能遗忘,而且要宽容。”
  莫言说,全球化带来便利,但对于文学来讲,怎样保持独立和个性,是各个国家、民族的作家都面临的问题。莫言说,无论什么年代,作家都不应该有高人一等的念头,也不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有能力成为群众的代言人。作家应该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观察者,也是实践者,要有坚持自己立场的勇气,并在作品中坚守自己信奉的道德和价值。
  莫言说,作家还应该是一个回忆者,“说得绝对一点,写作就是回忆。作家应该从浩瀚的历史中,寻找到与当下生活进行比较的素材,并在对比中,发现人性变异的规律。”此外,莫言还认为作家应该是一个自我批判者、对艺术创新不懈的追求者,尽量使自己的创作别开生面。“创新有冒险,但作家要有这种敢于冒险的勇气。作家应靠作品说话,一时的毁誉会被时间冲刷干净,表扬和批评不应成为影响作家创作的因素,不应顾忌或祈求什么,只有在自由的心态下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福尔克尔·布劳恩:文学要贴近人的内心
  德国诗人福尔克尔·布劳恩的演讲主题是“大城市小说是全球化时代的乡村小说”。他说,文学超越边界,文学愈加详尽、尖锐地掌握它所在的世界部分,就会对世界意识做出更多的贡献。在世界城市兴起期间,世界成为乡村,它们彼此靠拢。全球化时代下,大城市的长篇小说成为乡村散文,在彼此共舞的环境中,大型转换的体验激发出多视角的目光。
  布劳恩说,自由对作者来说,实际非常难。社会中有不同的交流方式,面对一些状况,政治可以妥协让步,文学则不能,否则就不是文学了。布劳恩认为,文学是一个工具,“我们唯一的工具,就是事件本身的矛盾,而这是最为难用的工具。”布劳恩表示,文学传递了一种经验,只要文学能带来经验,它就能延续下去,“文学要贴近人的内心,这种深度就是我们写文章的目标。”

    乌尔苏拉·克雷歇尔:好的文学就是坚守
  德国女作家乌尔苏拉·克雷歇尔说,在一个全球化世界里,不是物欲横流,就是金钱主宰。“全球化会诱惑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怎样能够更好地理解它呢?魔鬼们会低声说:做得越大越好,而且同时做得越轻越好。在艺术市场上,人们已经这样付诸实施,做得越大越轻就越好,仿佛你的工作就是泡沫饼干,很快就会消耗殆尽。”
  然而全球化时代,思想和信念是什么?文学是什么?乌尔苏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好的文学就是坚守,这就是我要表明的,这就是我所看到的,我所感受到的。文学必须坚持那与众不同的东西,信守那独一无二的东西。它需要时间,回忆时间,思考时间,需要自己的节奏,也需要悲伤的沉默和掷地有声的反抗。”

    贾平凹:人类困境的突围,在于文化的认同
  贾平凹以“一种责任与风度”为题进行了演讲,“中国的改革在深化着,社会进入了大的转型期,以我的感受,我们从未有过让我们感受到如此的富裕,也从未有过让我们如此的焦虑。”
  贾平凹认为,如果说战争、动乱、猜忌、威胁,都是因经济衰退、环境污染、能源匮乏、价值观混乱造成的,而究其根本,文化的认同和对抗仍是主要的原因。“人类困境的突围,到了了解不同文化,尊重不同文化,包容不同文化的必经之路。这是当今政治家们的事,知识分子精英的事,同样,也是文学艺术的事。文化越是需要认同,文学艺术越是需要表现自己文化的独特,唯如此,混乱的价值观才能明晰走向,逐步共存或统一。”
  贾平凹表示,作家艺术家生存于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就决定了我们的作品和命运,只有去记录去表达这个时代。“以我个人而言,我仅能尽力地以史的笔法去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自然地使他们在庸常而烦恼的生活中生出梦想的翅膀。虽然目下的文学艺术被娱乐和消费所侵蚀、所边缘,但是,我相信,文学艺术依然还顽强,依然还神圣。”贾平凹说。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