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博物馆玩转3D:卢浮宫将藏品"搬到"网络

2013年09月04日 15:56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3D扫描、3D打印、数字化3D等应用方式正逐渐进入文化领域。在国外,很多博物馆开发并利用3D技术,为游客提供更逼真的参观体验。

  随着网络3D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建立了3D虚拟展馆。

  法国罗浮宫是第一家把藏品从展厅搬上网络的博物馆。早在2004年,罗浮宫就把3.5万件馆内公开展示的藏品以及13万件库藏绘画放到改造后的网站上,并提供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和日语4种版本的3D虚拟参观项目。用户只需进入罗浮宫的官方网页,便能在家里完成一次3D虚拟参观。

  新加坡Visual Factory公司旗下的Cyber museum平台是专门针对博物馆建立的一个国际性3D互动虚拟博物馆平台。该公司与新加坡国家遗产文物局合作,为亚洲文明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新加坡美术馆等6家文博机构创建了整套的3D虚拟在线展厅,世界各地的用户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参观新加坡的知名博物馆。

  参观者不仅能用欣赏图片的方式逛博物馆,还能像玩网络游戏一样,选择一个代表自己的虚拟角色,轻击键盘或鼠标在“馆”内行走,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博物馆里。更为贴心的是,参观者并不是孤零零一个人在游览,通过选择与其他用户在线聊天等功能,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可以一起畅游这个虚拟世界。

  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博物馆中的藏品大多“只能看不能摸”,而交互式3D技术或许能弥补这一遗憾。

  英国伦敦皮特里埃及文物博物馆在创建藏品的3D影像和开发交互式3D技术上走在前列。为吸引游客、增强游客的体验度,博物馆与伦敦大学学院合作,借助3D激光扫描技术,制作出高品质的3D藏品影像。博物馆还将3D影像带来的立体视觉效果与动作识别技术相结合,力图让游客实现“不仅看得到,更能摸得到”的双重体验。

  如果游客还是觉得不过瘾,一定要切身感受藏品的触感、重量和轮廓,那么正在建设中的英国化石标本3D数据库值得期待。据介绍,英国地质调查局目前正与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剑桥塞奇威克博物馆、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展开合作,开发化石标本在线3D数据库,涵盖了英国所有文博机构的化石标本。

  今年8月,该数据库已部分上线。等到完全建成时,约2.1万个标本都将配有高品质的3D图像和可随意旋转的3D模型,参观者可以在交互式界面下对模型进行旋转、放大和下载。只要有一台3D打印机,一个立体的三叶虫标本实物会立刻呈现在游客面前。

  经过7年多的研发,日前,荷兰梵·高博物馆与富士胶片公司联合开发出一项能精确复制画作的3D技术——浮雕体层摄影术。这项技术由3D画作扫描技术与专业的高分辨率印刷术结合而成,被复制的画作被称为“活现”。在梵·高博物馆和富士胶片公司双方专家的密切监测下,复制品的尺寸、色彩、亮度和质地都被尽可能精确地再现,以达到与原作无限接近的品质。(文华)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