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原放牛娃变青海省第三代“花儿”传承人

2013年09月05日 13: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西宁9月5日电 (刘珊珊)“‘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时由不得个家(自己),钢刀拿来头割下,不死时就这个唱法。”青海省第三代“花儿”传承人索南孙斌说。

  索南孙斌是出生在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藏族。儿时是放牛娃的索南孙斌,是在“花儿”的滋养中长大的。他的故乡是“花儿”的海洋。著名的“七里寺花儿会”至少已有百年历史,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各地群众盛装而来,六七万人云集峡谷,通宵达旦对唱“花儿”。

  “花儿”虽然流行于中国西北多省,但寻其源头,却在青海河湟谷地,在这里至少有九个以上的民族群众会唱。有学者认为“花儿”产生于明代以前,至少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花儿”是以情歌为主,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族人物、社会宗教,几乎无所不包,堪称西北的“百科全书”,是西北多民族民间民歌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演唱形式。业内学者认为“花儿”,其价值超过文字本身。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花儿”影响越来越大,2006年“花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将“花儿”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索南孙斌说:“我被‘花儿’动人的曲调、优美的歌词所吸引,天生打骨子里就喜欢。在家乡,‘花儿’有着一种不成文的规矩——不许在家和长辈面前唱。即使这样,也挡不住我对“花儿”的迷恋,放牛时我就跟着小声唱。”

  十三岁那年,索南孙斌到西宁市饭馆做面匠。偶尔听到音像店里放的青海第二代“花儿王”马俊老师演唱的“花儿”,他欣喜若狂。立即买来磁带模仿。即使在饭馆忙碌,也忘不了哼唱,客人们听到,纷纷要求他多唱几首。

  几经周折,他专程拜访了马俊,要拜其为师。马俊听了他的演唱,大加赞赏,临走还给他送了本《花儿词集》。当时马俊也开了一家饭馆,得知他是面匠时,便邀他来饭馆做面匠,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教他唱“花儿”。这使索南孙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

  “每次马老师去演出,都带上我。记得我第一次登台,很紧张,剧场的灯光刺得我看不到观众,我一上台就进入了状态……观众的掌声至今也忘不掉。”

  “当初,为了学习唱“花儿”,我住过地下室、锅炉房、煤房,有时候还没钱吃饭。但我选择坚持,选择一直在‘花儿’的路上行走至今,是‘花儿’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我内向的性格。”

  在“花儿”演唱的道路上,索南孙斌刻苦执着地追索着,终于获得了成功:在2003年8月第四届中国西部十二省“河州杯”民歌(花儿)邀请赛上,获得了金奖。他曾代表青海,去台湾、香港等地,及韩国、菲律宾等国演出。2009年他获得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机会。2010年又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北京新春音乐会的演出……他唱着“花儿”走出了青海,走出了中国。

  “花儿”走出乡间,与王洛宾先生是分不开的。他是第一个用乐谱记录六盘山“花儿”的人,并先后搜集、整理“花儿”曲令30多种,是当时记录“花儿”曲令乐谱最多的人。此外,他也是第一个登上舞台唱“花儿”的文人。

  索南孙斌说,自己作为青海“花儿”第三代传承人,“花儿”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有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他希望能从王骆宾先生的身上找到推广和用现代的艺术形式重新演绎和传承花儿的出路,他常和青海“花儿”研究会会长滕晓天探讨“花儿”的传承问题。

  滕晓天说:“花儿”是当代的诗经。如今人们对“花儿”的认识依然不足。“花儿”的发展要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紧扣时代脉搏;还要提升唱者的文化素养,很多歌手发音不标准,观众听不明白;唱词也要更精、更美。另外,形式要多元,打造出影视剧、歌剧、舞台剧,这样才能雅俗共赏,使“花儿”有更大的发展。(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