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朔女儿将嫁画家之子 拍结婚照不穿婚纱(图)

2013年09月05日 14:36 来源:都市时报 参与互动(0)

  上图为朱砂与王咪合影  下图为结婚请柬,婚照没穿婚纱

  王朔 1958年生于江苏南京,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玩的就是心跳》等中长篇小说,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语言以戏谑、反讽为主,形成特有风格。进入影视业,担任编剧的电视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和冯小刚合作的系列电影都获得成功。2013年底即将上映的冯小刚新片《私人订制》,王朔也参与编剧。

  对女儿婚事的看法:满意

  朱新建 1953年生于江苏南京,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新文人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一直以女性为主要创作题材。为动画片《老鼠嫁女》、《金元国历险记》、《皮皮鲁与鲁西西》、《选美记》担任造型设计。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法国国家图画馆、比利时皇家历史博物馆、巴黎美术学院等机构收藏。

  对儿子婚事的看法:挺好

  一个是作家王朔之女,一个是画家朱新建之子,一个是文艺女青年,一个是独立设计师——王咪与朱砂9月7日将在北京举行结婚典礼的消息,让网友和媒体大呼“般配”。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王咪在美国修的是艺术史专业,去巴黎旅游的时候结识朱砂,随即开始了恋爱。

  夫妻计划合办平面设计工作室

  两位新人的婚宴设在了北京朝阳区一家名叫“福楼”的法国餐厅。网上曝光的婚宴请柬,出自朱新建的左手手笔。小两口已于2013年1月在美国领证,9月7日的婚宴会低调办理。

  朱砂在法国读的是平面设计专业,多年勤奋耕耘,他已经有了不小的成绩,也获得了艺术圈同行的认可。刚刚举行的威尼斯双年展外围展“大运河”展的海报、Logo、画册的设计,都出自他的匠心。大运河展览是帮助扬州申遗的系列巡回展,威尼斯双年展是第一站,接下来还会去巴黎。

  对于艺术,朱砂有着自己独立独到的追求。他的密友介绍说:“他在法国呆了很多年,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奋斗出来的。”朱砂办完婚礼后,就会回法国继续研究生学业,明年毕业后再回北京,小两口一起创办平面设计工作室,“一方面是因为父亲生病了,朱砂希望多点时间照顾父亲、陪伴父亲;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的专业情结,他们的平面设计工作室会以出版和书籍装帧作为方向。”

  王咪现在《艺术财经》杂志担任编辑,在朱砂密友的印象中,王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性格爽朗大气,特别真的一个人”。

  都在海外独自拼搏多年

  结婚照不穿婚纱

  两人的相识、相遇在朱砂看来很普通,“她来巴黎玩,认识了我”,然后渐渐生出感情来。

  朱砂10岁就到了法国,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在法国读书,一直到成长为一位从事书籍和艺术展览设计的独立设计师。今年25岁的王咪中学时就被父亲王朔送到美国读书,同样也经过了多年的个人奋斗。

  当记者看到两人的结婚照时,忍不住叫了起来:怎么没有婚纱?朱砂的密友回答:“没错,这就是结婚照,都是文艺青年,哈哈!”这是请了摄影家洪磊在南京中山陵拍的,朱砂曾对好友说:“我们喜欢南方的景,野趣一点,东郊的植被好看,半天也就拍完了,穿的也很随便,没想婚纱,留个纪念的意思。我们对照片没提任何要求,全是艺术家自己发挥。”用朱砂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就是两个野模,在那儿聊聊天逛逛公园。”

  两家人和南京缘分不浅

  只见过一次

  其实这一家子都跟南京缘分不浅。王朔生于南京,女儿王咪对南京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祖籍江苏大丰的朱新建多年在南京艺术界埋头耕耘,南京的风景,给了爷儿俩不小的艺术养分。

  近年来深居简出的王朔对女婿“颇为满意”。朱新建由于中风,平时言语非常少,对于这桩亲事,他的评价是两个字“挺好”。

  记者了解到,画坛大家和文坛大佬只见过一面。各自都是很有个性、很有思想的人,由于其中一方说话吃力,所以并没有很畅快地交流。

  王朔曾致女儿书

  那天起,我再没勇气说爱你

  ■ 都市时报记者 蒲镜羽

  2007年,王朔写了本《致女儿书》。王朔在书的自序中写道:这个书不光是写给女儿的,也是当遗书写给他自己的。书里,他向在美国长大的女儿倾诉了王氏家族的血脉渊源、历史遗传以及自己的经历,还有一个父亲对女儿的诸多感情。

  你是一面清澈的镜子,处处照着我的原形。和别人,我总能在瑕瑜互见中找到容身之地,望着你的眼睛,即使你满脸欢喜,我也感到无所不在的惭愧。

  解读:女儿即将嫁人了,不知道王朔还敢不敢看着女儿的眼睛——那眼神中应该不是惭愧而是不舍吧?

  最后一次离开你们,你妈妈一边哭一边喊你的名字,你不应声,悄悄坐在自己屋里哭,我进你屋你抬头看我一眼,你的个子已是大姑娘了,可那一眼里充满孩子的惊慌。我没脸说我的感受,我还是走了。从那天起我就没勇气再说爱你,连对不起也张不开口,作为人,我被自己彻底否定了。从你望着我的那眼起,我决定既剥夺自己笑的权利,也剥夺自己哭的权利。

  解读:王咪6岁那年,王朔选择与妻子沈旭佳离婚。王朔在书中表达了对女儿的亏欠。

  你说得对,我说爱你,其实最基本的都没做到——和你生活在一起。一个女儿对好父亲的要求其实很低对吗,只要他能和自己住在一起,这一条没有,再说什么也只能称为虚伪了。你妈说过,我错过了很多你成长中的时刻……嘴里说最爱你,实际上从一开始就使你的人生像残月,这就是我,你讲“倒霉”也不为过。

  解读:“倒霉”的王咪摊上了王朔也不是太差,至少他是想和她说说话的,这个父亲,对外人不虚伪,对女儿,也没有比对外人更差。

  观点

  都不是俗人

  ■ 浦戈文

  对生于七十年代,长于八十年代的我们来说,没有那么多网络小说、青春言情,伴随我们青春的除了金庸、古龙外,还有特别符合叛逆青春期“我是流氓我怕谁”的王朔。

  王朔是文化界的一个异类,他被称为“文坛恶评家”,部分人称其作品为“痞子文学”,也有人称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那时候的我们,十分喜欢阅读这种轻松、幽默,带有一些离经叛道的作品,王朔作品里面那些调侃的语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和一丝“黄色”的段子,至今对我们都有着极深的影响。

  从眼中含泪阅读带有纯情情结的《永失我爱》、《空中小姐》,到微笑着阅读嬉笑怒骂的《你不是一个俗人》、《千万别把我当人》,再到带有一些人文情怀的《我是你爸爸》、《无人喝彩》,王朔在那时也算是一个既保质又保量的高产作家了。我们像当今追剧集的粉丝一样,一本接一本地接受王朔的“痞子教育”。

  王朔后期的作品《看上去很美》、《美人赠我蒙汗药》等,渐渐失去了“贫”的特色,直至2007年让很多人看得莫名其妙的《我的千岁寒》,终于让我们明白,王朔和他的 “痞子文学”,已经像我们的青春一样,渐渐流逝了。

  如今,王朔的女儿要出嫁了,爱人和她一样都是学艺术的。王朔自己也没闲着,还在勤勤恳恳写下一部小说,希望他的笔下,还能荡出那股子痞气。在这之前,年底的冯小刚电影《私人定制》,是一定要去电影院看看的。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