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儿艺儿童剧创作:老故事开掘新意(图)

2013年09月17日 10:4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中国儿艺儿童剧创作:老故事开掘新意(图)
《绝对小孩》剧照

  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最近落下帷幕,看戏的喜悦仍然“甜”在孩子们的心里。今天,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同行们都不能不承认,中国儿童戏剧节是新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自2011年举办首届儿童戏剧节以来就秉承着一个响亮的主题:点亮童心、塑造未来。其宗旨是:培育儿童戏剧品牌,开拓儿童戏剧市场,促进儿童戏剧交流,普及儿童戏剧教育,推动儿童戏剧繁荣,引导儿童戏剧健康成长,为孩子们实现“梦想”搭建平台。在这方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不仅以自己的实力连续主办了3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同时,近年来该院在儿童剧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寻找儿童剧与孩子心灵的共振点

  儿童剧是演给孩子们看的。如何找到剧作与孩子们心灵之间的共振点——既让孩子喜欢又能使他们获得心领神会的感悟,是中国儿艺近年来在创作上一直努力并实践着的艺术追求,且取得了可喜的创作成就。其中的一个特点是,以爱心去打动孩子的心灵,在吸引孩子们走进剧场时实现艺术上的审美价值,使他们得到爱与美的精神滋养。

  如《小蝌蚪找妈妈》,剧中的小蝌蚪由于受到大黑鱼的教唆,跟着大黑鱼去欺负小美人鱼、小乌龟、小贝壳等朋友。他也不喜欢他的青蛙妈妈,觉得青蛙妈妈长得丑。青蛙妈妈伤心地离开了。后来,小蝌蚪慢慢长大变成了小青蛙,长成了跟妈妈一样的模样,他才明白自己伤了妈妈的心。他决心把妈妈找回来。当小蝌蚪怀着歉意与悔恨的心情呼喊着“啊普里马踢透”(意为“妈妈我爱你”)的口诀时,台下的孩子们也动情地跟着小蝌蚪一起喊起来。小青蛙终于找回了妈妈,当他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妈妈在舞台上漫游时,台下的孩子也转身搂住妈妈,一边亲妈妈一边说:“妈妈我爱你。”显然,孩子们是看懂了,他们不满意小蝌蚪“不认妈妈”的行为,也为小青蛙向妈妈道歉深深感动。

  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真,同时也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真、它善。”我想,美的儿童剧也应该是体现着真、善、美、爱的艺术品格的,只有具有这样的艺术品格,才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使他们的心灵健康成长。

  让孩子在舞台上当“主角”

  儿童剧创作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作品里写的是孩子,但创作意识是成人的。有的作品不是通过细节的真实或形象化的故事去感化孩子,而是站在高台上用大道理去“教育”孩子,甚至“指责”他们,使孩子们不愿意接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台上喊得越响,台下也嚷嚷得越热闹。这样的戏自然与创作者的初衷“南辕北辙”。鉴于此,中国儿艺在艺术创作时努力避免这样的“尴尬”,遵循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创作宗旨,始终把孩子的审美情趣放在第一位。

  如《绝对小孩》就是一部真正让孩子在舞台上当“主角”的儿童剧。该剧讲述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孩子的那种天真、不切实际、充满想象力的梦想,都可以得到实现。可是,实现了又会怎样呢?编导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是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也没有去指责孩子什么,而是以孩子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平等地与孩子对话,释放他们的情绪、放飞他们的“梦想”,让孩子们在生活的实践中去观察、去思考、去辨明是非、去校正自己的行为。

  剧中的6个孩子——披头、五毛、讨厌、比赛、宝儿、贵族妞,由于不满家长无休止的严厉管教,决心逃离家庭,去一个没有大人的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起初,孩子们以为没有了大人的管教,一切都可以无拘无束了。可是,一遇到实际问题麻烦就来了。想吃一个糖果,没有;肚子饿了,没有吃的东西。由此他们认识到,“看来,有时候大人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当时他们憋足了劲儿想离开家,现在却“有点儿想家”了。看了这样的儿童剧,聪明的孩子自然会有自己的思考。剧作还从孩子的视角,对家长和大人们的行为进行反思,指出了大人们以“完美无缺”的标准对孩子无休无止地“要求”,其结果只能是与他们的愿望“南辕北辙”。孩子们需要学习,也需要快乐地玩,单纯地强调哪一方面,孩子都不可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从这一点讲,《特殊作业》无疑是孩子与大人相互沟通的戏。剧中的老师给学生留了一个“特殊作业”——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实际是让孩子们以小主人的身份去了解爸爸妈妈,了解家庭、社会,增强他们的爱心与责任感。陈静看到妈妈脚上贴满了胶布,才知道爸妈离婚后,这么多年来妈妈一个人是怎样辛辛苦苦地为她积攒学费和维持生活的。龙大伟的妈妈是列车长,出车了,爸爸是警察,“一天到晚不着家”。更主要的是他不想给爸爸洗脚,一想到爸爸的脚臭,他就难以忍受。为此,他准备了口罩和塑料手套。然而,一个突然的电话“惊醒”了他:爸爸在抓捕毒贩时牺牲了!他赶到殡仪馆给爸爸洗了最后一次脚。该剧的演出产生了震颤心灵的效果,不仅剧中的孩子通过洗脚了解了爸爸妈妈,打破了父子、母女间的隔膜,找回了骨肉亲情,而且也感动了剧场里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这些戏都以孩子为“主角”,与剧场里的孩子们产生了情感共振,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老故事中开掘新意

  通过提高儿童剧的艺术品位吸引孩子进剧场,也是近年来中国儿艺儿童剧创作的艺术追求。比如《西游记》就是突出的作品。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很多孩子对其中的故事不陌生。可是,为什么该剧一经演出仍然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呢?主要是创作者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首先是编剧以新的视角在老故事中开掘出新意。为适应儿童剧的特点和孩子们的欣赏习惯,编剧在改编中对原著删繁就简,突出主线,以孙悟空为主,引出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的戏。而导演则通过浪漫的想象力体现出作品的本质,完成了该剧在舞台上的立体呈现。演员的精湛表演也将孙悟空、唐僧等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形体设计及打斗场面的安排让好动的孩子们感到无比振奋。该剧从一开始就以精品的质量呈现在舞台上,让孩子们惊喜不已。

  可以说,《西游记》的创作与演出整体上提升了中国儿童剧创作的艺术品格。它不仅是中国儿艺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优秀成果,也是中国儿童剧创作中自《马兰花》之后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此外,还有《十二个月》、《岳云》、《太阳鸟》、《小王子》、《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十二生肖》等作品的创作与演出,以及为开拓演出市场、增加剧目创作风格的多样化与日本道化剧团合作创排的《小卡车·变变变》、《小吉普·变变变》、《三只小猪·变变变》等作品,都受到孩子们的喜欢。正是这些优秀作品,支撑起了中国儿艺舞台的艺术辉煌。而今天,他们为了实现孩子们的“梦想”仍然在继续努力着。 刘 平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