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黄永玉:每周末都看《非诚勿扰》 为看年轻人

2013年09月24日 16:44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黄永玉

   提起画家、作家黄永玉,在中国美术界和文学界无人不晓,这位生于湘西凤凰的艺术大师的九十载人生经历本来就是一个传奇。黄永玉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行当”,从事文学创作长达七十余年。这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是黄永玉先生花费六十年时间,精心雕琢的关于湘西、关于一座充满传奇的城池的长篇小说。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大师也亲口做了回应。 

  文学是乐器里面的钢琴

  记者:黄先生怎么养生?

  黄永玉:我爱睡觉,抽烟、不运动、不吃水果,聊天,最重要的秘诀就是不养生。

  记者:您曾给自己排序,文学、雕塑、绘画,绘画排在最后是因为它能养活前几样。那么文学为什么对您如此重要呢?

  黄永玉:文学在乐器里面是钢琴,它全面,表现什么都可以,小提琴也好听,也表现很多技巧,但没有钢琴这么丰富。文学形式又这么多样,这么有意思,这么细致,就像跟好朋友聊天一样,多开心。我有时候写到得意的时候自己会哈哈大笑,我在意大利的家在三楼,我女儿问我笑什么,我说写了一段得意的东西就笑。画画没有笑过,做雕塑有什么好笑。

  记者:《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描写的是1926年到1937年前后十年的事情,感觉书里描写的朱雀城是一种原生态的先民,文化的范本,专写民族生活,这些对您来说具备什么样的意义,您对时代的巨变,亲身经历感同身受,对故乡您最在意的是什么?黄永玉:我从各个方面来写它,尽量不要落下什么东西。至于做历史的归纳,那让读者去研究考虑,或者来批评它。我自己有各种各样的眷恋,包括爱它,包括伤心,包括一些怀念,包括一些追悼,包括有很多甜蜜的东西。我把这个小说送给我的表妹,我给她提了几句话,我说凤凰是一个温馨的故土,包括很多复杂的感情,尤其是老年人回忆当年的那些东西。

  缺点恰好成为风格

  记者:朱雀人有曾经的传统,然而在书中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从军的含义已经有大不同,小说里有一节“打波斯”的描写,专门安排朱雀城投考黄埔军校的年轻一代出场,这是一群投身大时代的人,您是为后面的第二部打下伏笔吗?他们在第二部里会专门写到吗?

  黄永玉:会的,这只是前面的伏笔,当时每个人都朝气蓬勃的,看着开心,本来表哥、表叔年纪十几、二十岁,我还很小,哄着我玩的。从黄埔回来之后,不哄我玩了,挺严肃的样子,我就感觉到很奇怪。这人以后起了大作为,在抗战以后。这个时代很了不起的,到解放以后都会有特殊的结果,这就是我打下的伏笔,不是第二部,可能是第二部到第三部都会牵扯到。

    记者:画家的身份是否影响您对小说文字的处理,比如说画面感。对写作的节奏太慢,你如何处理。

  黄永玉:画画写文章对我来讲,都没有受过训练,没有受过训练有它的缺点,缺点恰好成为它的风格。我没有严格管我的老师,所以比较自在。画也不会影响文学,文学也不会影响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时候一天可以写七八张纸,有时候才想了一句,那一句搞来搞去搞不清楚。

    记者:您的三部曲会涉及现当代的中国,您会直面那段历史吗?这对你而言是救赎还是什么?

    黄永玉:我要写的这个东西,既然是历史,当然就涉及很多事情。世界的发展不能用诅咒来看,应该是正常的人情,更多的怜悯来看问题。我也挨过打,也好辛苦,生活搞的很狼狈,过去教几十年书,收集一些珍贵的东西,一下拿跑了。我想我的东西你怎么拿跑呢,心里有时候感觉不太好过。归根结底得到的结论是愚昧、小气、贪婪,这有什么值得大骂特骂的呢,可怜他,怜悯他。我的小说情绪的主干就是这样,不用谴责,老老实实的把事实写给大家,不要掀起一种激烈的情绪。

  每周都看《非诚勿扰》

  记者:您和当今的年轻人交流吗?

  黄永玉:我每个礼拜六、礼拜天都看《非诚勿扰》。隔着看,因为我可以看到他,他看不到我,这就比较好办了。

  记者:郭敬明曾经去您家里做过客,您好像很喜欢他,为什么?

  黄永玉:没有很喜欢他,一点也没有。他来我家里做客,我好好的款待他,以后也没有联系,我也没有看过他写的任何一本书,所以都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记者:这套书想写到哪一年?

  黄永玉:写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干校回来。那很有意思,所以我的好朋友都劝我说你先写第三部,慢一点写八年抗战。如果真是这样很有意思的,我现在还没有老年痴呆,能写出来可能很有意思。但是怎么可以呢,要规规矩矩按照年份写才行,我也没有提纲,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么写的方法可能也有点意识流的。(记者张双)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