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云龙代表作《小井胡同》复演

2013年09月29日 19:2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在著名编剧李龙云去世一年后,其代表剧作《小井胡同》,由著名演员杨立新任导演,作为首都剧场全新修整之后的“开张大戏”昨晚成功复排上演。

  两个小时四十分钟的演出,濮存昕、龚丽君、何冰、岳秀清,还有当年曾参演过该剧的张福元、兰法庆、王长利以及人艺众多的中青年演员们,如同在舞台上生活一般,将三十多位有名有姓的小人物演绎的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台下的观众们深深沉浸于剧中,和他们共同经历着三十年历史风云,为他们的遭遇时而欢笑、时而流泪,时而叹息……观众们在演出中所发出的笑声、流下的热泪在谢幕时,都凝聚成热烈的掌声和喝彩。

  从海外归来的高诗奇看戏时就感动得泪流满面,演出后也依然难抑心潮澎湃。“我16岁离开北京去了美国,这些年每次回国都会感到北京的巨变,尤其是胡同的老街坊们都分开了。今年我找到了其中几位老街坊和发小儿,大家聊起过去都特别感慨,那种人和人之间就像一家人的感情真是久违了,如今也真的难以找到了!”

  观众杨劲松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表示:“《小井胡同》可以称得上是《茶馆》的姊妹篇。20年后再看《小井胡同》,完全没有其创作所在时代带来的局限与局促,反而更因时光与时代的现实魔术,产生了更为深远的人生况味与历史思辨。这是今年北京人艺最牛的一台戏,不仅让我们发现了李龙云的坚实,而且一批人艺生面孔演活了台上的角色,让我们看到北京人艺演员团队这一基石如此扎实宽厚。”

  一位年轻女观众将《小井胡同》的演出视为“人艺回归”,并在微博中写道:“每一个作家都有一片乡土,这大概就是地道的老北京。四九城儿的胡同,大杂院就是咱的家。虽未经历30年的风云变幻,但毕竟从小长大的地方,怎么会不亲。致敬!”

  延伸阅读

  李龙云妻子感慨:“这个演出来得太迟了”

  昨晚谢幕时,导演杨立新还将李龙云的妻子王新民请上了台。虽然王新民台上并未发言,但她私下告诉记者,整个看戏过程中她百感交集,内心十分激动。“这个戏是龙云在南大当研究生的时候创作的,里面的人物和故事都在他心里酝酿了很多年。生长在南城的他对胡同生活和胡同里的人再熟悉不过,其中很多都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或周围人身上的真实事情,龙云和家里人聊天时也经常会提到。”

  看到《小井胡同》再次搬上舞台,王新民悲喜交加,她遗憾道:“这个演出来得太迟了,龙云没有看到这一天。这个戏已有20年没有演出过,这一直是龙云生前的痛苦和遗憾。《小井胡同》是龙云最珍爱的作品,他自己曾将其改编成电视剧,但对拍出的片子并不很满意,总觉得自己的意思经过剪辑,被改变了许多。他生前还在酝酿写部百万字的小说《小井胡同》,但没能完成。”王新民也十分感谢杨立新:“一年前龙云去世的时候,杨立新表示要把《小井胡同》重新搬上舞台,一年之后他兑现了他的承诺!龙云是个个性很强的人,性格上也有很大的弱点,杨立新特别能理解他,他就是龙云的兄弟!他能把这个事情促成,我特别感动,也很欣慰!”

  昨晚朱旭、蓝天野,还有坐着轮椅来看戏的郑榕,对演出十分认可。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用“三个满意,两个非常”概括对剧组的评价——“观众满意、老艺术家满意、领导满意!非常成功!非常感谢!”(本报记者 王润)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