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梁漱溟著作曾难以出版 曾不能在新华书店公开出售

2013年10月25日 08:00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世纪文景供图

  《人心与人生》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梁漱溟文稿手迹选(壹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

  《梁漱溟问答录》

  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10月

  10月18日是梁漱溟先生诞辰120周年,多部与梁漱溟有关的著作出版或再版,包括梁漱溟家人共同整理编辑《梁漱溟文稿手迹选(壹集)》,梁漱溟自传性作品《我生有涯愿无尽》,以及美国学者艾恺的《最后的儒家》等。近日,清华教授许章润、梁漱溟的孙子梁钦宁以及美国学者艾恺做客腾讯书院,共同谈论了他们眼中的梁漱溟及其思想的现实意义。

  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

  梁漱溟

  □其人

  梁漱溟(1893—1988)生于北京。中国现代思想家、教授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至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至1937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其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他孜孜以求的两大问题是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

  京华时报记者田超实习记者康佳

  □学者眼中

  一百年后他被记得的角色是活动家

  美国学者艾恺的著作《最后的儒家》,是海内外第一本梁漱溟先生的评传,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今年外研社推出了中文修订版。艾恺表示,他在王宗昱、冀建中翻译的基础上,在术语表达、文章纠偏和事实确认等方面又进行了修订。

  在艾恺看来,梁漱溟虽是以“哲学家”而闻名,但他最主要的身份其实是社会活动家。跟其他专著理论研究的学者不同,梁漱溟是个实干者,“他不是坐在书房里看东西写东西的人,国外甚至不把他算在新儒学学者里。再过一百年,他在历史上被记得的角色是活动家而不是思想家。”梁漱溟曾尝试将西方现代化的优点与中国文化的优点融合起来,领导了乡村建设运动,后来虽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而中断,但影响深远。

  问及今天谈论梁漱溟及其思想的价值,艾恺特别提到了梁漱溟的一位追随者廖晓义女士,她近些年来致力于绿色、低碳乡村的建设。艾恺说:“廖晓义女士的活动主要是让一个村子的人觉得他们是一体,是一个社区的。我觉得以前中国的乡下有很强的社区感受,现在这种感受越来越弱了,传统的社区早就不存在了,人和人之间变成了陌生人,人们甚至连对门的人都不认识。”艾恺坦言,现在的中国农村问题重重,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工业化、都市化导致“社区”这种形式消失所造成的,“中国人应该保存其固有的道德系统,去重新建设社区。”

  □家人眼中

  心态乐观著作曾难以出版

  清末举人梁济投湖自尽前,在门口偶然遇到过儿子梁漱溟,他们讨论起关于欧战的新闻,梁济问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从这句话中能感受到梁漱溟的乐观。

  文革中的梁漱溟曾被迫迁出祖居,与妻子蜗居在15平米的小屋里,几次被红卫兵抄家,被打。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谈起一件往事,文革期间,梁漱溟曾被要求去扫马路,“老爷子不像其他人那么抑郁,有的人甚至不能忍受就自杀。他每天去扫马路,扫完马路再优哉游哉地去华清池泡澡,然后再溜达去北海公园打拳。”其乐观心态,可见一斑。

  梁漱溟的孙子梁钦宁也回忆起这件事,他当时曾经问祖父:“文革时候红卫兵来抄咱家生气吗?”梁漱溟淡淡地回答说:“不生气。他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和他们生什么气。”后来,到了80年代流行Disco舞蹈,被很多家长认为不正经。梁钦宁学了几个招式回家表演给祖父看,问他喜不喜欢,梁漱溟扶了扶眼镜,莞尔一笑说:“你喜欢就好。”

  近几年,学界对梁漱溟的研究越来越多,世纪文景曾出版了包括《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著作在内的“梁漱溟作品集”。时间退回到上世纪80年代初,梁漱溟的著作却很难找到一家出版社出版。梁漱溟先生的长子梁培宽,退休后一直整理父亲的著作,他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谈到:“当时找一家出版社太不容易了,父亲出版的第一本书是《人心与人生》,经历了很多波折才出版,那是在1982年年底,我们得知有一家出版社可以自费出书,书稿出来后又出了问题。当时只印了2000本,而且不能在新华书店公开出售”。据世纪文景透露,明年还将推出《梁漱溟日记》《东方学术概观(增订本)》等著作。

  □口述自传

  我一辈子是个拼命干的

  梁漱溟先生的头衔有很多,他被称为“最后的儒家”,开创了新儒学这一学派;同时他也是哲学家,曾受蔡元培邀请,到北京大学任印度哲学讲师;梁漱溟还是教育家,参与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并亲自为学员授课。除了这些,梁漱溟的头衔还有“国学大师”、“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等。

  了解一个人莫过于看他的自传,在《梁漱溟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本书中,他这样解释自己“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人生信条,“我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表明我自己是怎么一回事,‘独立思考’就是不是人云亦云,人家说什么跟着说,不是那样。‘表里如一’,我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表面跟里头是一样的,不隐瞒。”今年,当代中国出版社还再版了《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一书,该书的作者汪东林与梁漱溟是忘年交。

  对于学者这样的称谓,梁漱溟本人曾表示没有资格称为“学者”,他只算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据艾恺回忆,梁漱溟曾亲口对他说了好多次:“我不是一个学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梁漱溟在中国文化学院讲学,演讲中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一辈子是个拼命干的。”艾恺表示,当时梁漱溟用了很大的音量说这句话。梁漱溟出生于传统的中国家庭,但他一生没上过大学,也没有背过四书五经。在艾恺看来,梁漱溟一辈子主要致力于解决两种问题:中国的问题和人生的问题。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