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中国图书馆事业薄弱点在基层

2013年10月25日 09:54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我终于在通俗图书馆里觅得了我的天堂。”“在通俗图书馆里往往瞥见一闪的光明,新的生路横在前面。”这是小说《伤逝》中的两句话,作者鲁迅笔下的“通俗图书馆”就是“京师通俗图书馆”,也就是首都图书馆的三个前身之一。

  从1913年鲁迅先生亲自参与筹建的“京师通俗图书馆”,到2001年以大开放、大服务理念开馆的首图新馆一期,再到如今这座兼具文化底蕴和时尚气息的现代化新馆,整整一百年间几代首图人勤勉求索、耕耘不辍,把首都图书馆建成了国内外领先的大型公共图书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市民第二起居室。

  尖端图书馆走向国际化

  大名鼎鼎的首都图书馆只是全国三千余个图书馆中的一员。截至去年,全国已有县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3076个,比1979年增加了1425个。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达到了1058万平方米,是1979年的12.2倍,许多城市投资建设图书馆成为城市新的文化地标。而随着公共图书馆数量的不断增加,全国图书馆文献总藏量也已达到7.89亿册件,数字资源总量超过880TB。初步形成了包括纸质文献、数字资源、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缩微文献等各类型资源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近年来图书馆的社会化协作和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社会化打破了现有图书馆疆界,突破单个图书馆局限,形成图书馆的“社会大家庭”,建立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机制;而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手段在图书馆各项业务中的广泛应用,为信息化的读者服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使图书馆从手工方式的馆藏文献服务迈向信息化的读者服务成为现实。

  随之而来的是,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日趋完善。从文学到养生,从历史到环保,各种形式、各类主题的讲座和展览已经成为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形式,“首图讲坛”、“上图讲座”等已经成为在全国很有影响的讲座平台。而“首都图书馆联盟”的成立,也让100余家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

  图书馆事业弱点在基层

  然而,我国图书馆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南开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柯平曾表示,我国平均44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0.52册,人均购书经费1.05元,这和国际标准还有着很大的差距。除此之外,我国图书馆发展在区域之间、东西部之间,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也曾表示,目前图书馆服务网络尚不健全,薄弱点在末梢、在基层。

  具体到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有的图书馆偏于城市一隅,读者要长途跋涉才能借书还书;有的新馆设备及布局并不符合专业的标准和要求,外表光鲜但并不实用;还有的图书馆像个迷宫,读者跑上跑下而不得其门;而多数图书馆尚未为弱势群体着想,没有为残疾人与年老体弱者设置专门的设施,而其配套服务如餐饮、休息、购物等也没能及时跟上。由此可见,新时期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晨报记者 张硕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