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芭蕾并非“高处不胜寒” 形式创新展现生命力

2013年10月25日 10:58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蒙特卡洛芭蕾舞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2013年国家大剧院舞蹈节的开幕演出,在大剧院歌剧厅上演。这场舞剧或许说明了,芭蕾并非“高处不胜寒”的冰冷孤寂。

  依旧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经典音乐,舞台却全然换了一副模样。没有中世纪维罗纳的街景,没有悬挂华丽水晶吊灯的客厅,没有意大利式小阳台,没有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的游行队伍,甚至到剧情最高潮时也没有争斗的刀剑,没有一杯一饮而尽的毒药。然而,故事却如水银泻地一般在舞台上流淌。

  几块巨大的方形板兀立着,来回滑动,像镜头一样,制造出人物活动的边界,牵引着观众的视线。演员们像一阵风一样奔跑、跳跃,动作和节奏似乎是芭蕾,又不是芭蕾,保留着古典芭蕾的精准、优雅、高贵、轻盈,却也加入了现代舞那种“接地气”的张力。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身体动作元素融合其内,完成了一台行云流水的叙述。

  连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也变得更令现代人亲近了。朱丽叶显得灵动、跳脱,她不再那么经常地被男性舞者托举,而变成了一个更加独立的少女形象,第三幕中甚至脱下舞鞋,光脚跳舞。罗密欧则像一个我们熟悉的街头少年,他与哥们儿称兄道弟,却在恋人面前无比脆弱。两大家族对立宿仇的社会背景不再那么显眼,两个年轻人的质朴爱情被凸显出来。

  我们发现,原来故事的核心其实是一场初恋,就像所有的古典文学曾经吟咏的那样,它无比美丽,惹人思念,却注定失败。这场初恋从一开始的小鹿碰撞,互相试探、追逐、倾诉,到后来两情相悦,缱绻缠绵,再遇到现实的打击与伤害之后。恋人之间欲说还休,欲去还留,终又恋恋不舍,依旧选择了两情相依。这所有的一切情态,用三场双人舞(严格说是两场,第一场的偶遇其实是群舞中的一个片断)就表现得纤毫毕现,似乎就是观众自己经历过的现实生活,是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青春记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如此担忧地注视着这场爱情如何在命运的笼罩之下,一步步走向毁灭。

  青春充满活力与热量,总能比别的人生阶段承担更多的失误与弯路,然而,也正因为如此,青春的毁灭一旦来临,总是如闪电一般,尤其猛烈与迅速。莎士比亚笔下的劳伦斯神父,只是一个好心却未能办好事的普通人。读原剧本,不知有多少人扼腕于送信人的迟误:倘若消息能准确传达,罗密欧岂会落得一个因误会而自杀的结局?然而,在这个版本中,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劳伦斯神父成为命运的代言人,他开启了所有剧情,在每一个关键转折处都出现他的身影,却终未能逆转事情进展的方向。我们不再遗憾于一个小小的偶然迟误,却忍不住转而思考:从生到死,中间这条道路如何行走,对于每一个小小的个体,到底有多少自由选择的可能?

  全剧结尾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生命在满天星光下相继殒灭了。他们背后黑暗沉默的送葬队伍,提醒着我们爱与死的距离是多么靠近。这让我们怀念起此前一个多小时里那些曼妙舞姿里蕴藏的生命力,和那一个个如同电影定格的姿态造型。这场舞剧或许说明了,芭蕾并非“高处不胜寒”的冰冷孤寂,无须纯粹炫技,却依旧魅力无穷,因为它与现代人的感情与生活如此贴近。(石鸣)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