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苏童王安忆等集体回忆“我们的小时候”

2013年10月28日 13:17 来源:北方新报 参与互动(0)

  “我们的小时候”系列儿童文学图书日前面世。该系列图书主要是邀请中国一线知名的成人作家,讲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目前已经出版的是以下6位作家的作品:王安忆、苏童、毕飞宇、迟子建、郁雨君和黄永玉夫人张梅溪。

  苏童:没法忘却母亲掉了5元钱

  《自行车之歌》是苏童为自己的童年回忆取的书名。“我从来不敢夸耀童年的幸福,事实上我的童年有点孤独,有点心事重重。我父母除了拥有4个孩子之外基本上一无所有。”

  苏童说,“在漫长的童年时光里,我不记得童话、糖果、游戏和来自大人的过分的溺爱,我记得的是清苦,记得一盏15瓦的黯淡的灯泡照耀着我们的家,潮湿的未浇水泥的砖地,简陋的散发着霉味的家具,4个孩子围坐在方桌前吃一锅白菜肉丝汤,两个姐姐把肉丝让给两个弟弟吃,但因为肉丝本来就很少,挑几筷子就没有了。”而正是小时候遥远又清晰的记忆碎片,造就了苏童“香椿树街”系列的有声有色。

  苏童至今记得,母亲有一次去酱油铺买盐掉了5元钱,整整一天她都在寻找那5元钱的下落。“当她彻底绝望时,我听见了她那伤心的哭声,我对母亲说:‘别哭了,等我长大了挣100块钱给你’。”说这话的时候,苏童大概只有七八岁。

  而9岁那场大病,更是苏童儿时的一抹底色。“那年我9岁,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得那种动不动就要小便的怪病。”生病的岁月让苏童陷入了自卑自怜的境地。所以半年后当苏童病愈回到学校,“我在操场上跳绳,不知疲倦地跳,变换着各种花样跳,直到周围站了许多同学,我才收起了绳子。我的目的已经达到,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的病已经好了,现在我又跟你们一模一样了。”离开了病榻的苏童,从此自以为比别人更懂得健康的意义。

  王安忆:为改变孤独曾去公共浴室

  在王安忆《放大的时间》里,满满的都是弄堂里的童年回忆,蕴藏了未来的上海史诗。她生动地记录了一次去体校公共浴室的洗澡经历,细腻反映了一个青春期少女独有的心态。怀揣着身体成长秘密的王安忆这样写道,“我下决心要改变自己孤独的面貌,走出离群索居的处境。虽然我也有同伴,可我的心,依然离群索居。怎么改变呢?在公共浴室洗一个澡是个办法。”

  可是,她却一直也跨不出这一步。后来,“没曾想,洗澡的机会这么轻易地来临了。也许,事情本来就是这样,自然而然,我很快就会突破禁区,从此,敞开我的身体。”

  可惜的是,这是一次未完成的洗澡。因为那天浴室没有水。从此,“我再也不动念头,公共浴室最终成为我不可逾越的禁区。”之后不久,因为训练成绩欠佳,王安忆被淘汰出体校,又回到单纯的套中人的生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身体的秘密消失了。不是烟消云散,而是,瓜熟蒂落,离开了我,就像果子离开了树。”

  值得一提的是,王安忆《放大的时间》插画由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提供,画作童趣十足。而张梅溪《林中小屋》的插画,则由其丈夫黄永玉为她“量身定制”,作品中有木刻,有绘画:林中小屋、森林火车、猎人与伐木工、捡蘑菇的孩子、黑熊大肥猪,无一不带着淋漓生气。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