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柏阿姨的上班路上》独摘话剧大赛两大奖项

2013年11月13日 18:24 来源:天天新报 参与互动(0)

  承载着老上海记忆的《武康夜话》、《梦回提篮》;见证着城市变迁的《告别最后的棚户人家》、《老宅情深》;还有真实展现上海最普通老百姓生活甜酸苦辣的《柏阿姨的上班路上》、《常回家看看》……为期半年的市民文化节话剧大赛,经过决赛将近半个月的激烈角逐,终于昨日落下帷幕。新语戏剧工作室的《武康夜话》和篮梦实验剧社的《梦回提篮》摘得“最佳市民原创剧目”奖,柏万青和她编剧的《柏阿姨的上班路上》获得“最佳女演员”及“最具人气市民话剧”奖项。这次也让平日甚少有机会踏进剧场的上班族们惊觉“原来戏剧就在身边,原来邻居也是明星。”

  戏剧明星“大隐隐于市”

  市民话剧大赛自启动以来,获得了市民们的广泛关注和参与。除了报名征集、作品海选、复赛选拔、决赛展演等大赛规定环节之外,现代戏剧谷还响应市民文化节“社会各界齐参与,千万市民共享受”的号召,举办了19场公益性戏剧演出以及一系列高品质的专业戏剧展演与名家讲座,并免费对公众开放。据悉,有近万人次观众观看了决赛展演期间的演出。获得本次市民话剧大赛“优秀团队奖”、“最佳市民原创剧目”、“最具人气市民话剧”等奖项的优秀话剧作品将在各区县进行展演,通过长演、多演不断磨练与提升,将市民原创话剧打造成时代文艺精品。担任本届市民话剧大赛评委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表示:“如果我们在市民原创作品中发现特别有意思的剧目,将会通过专业平台把他们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争取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作品。”

  戏剧舞台对很多热爱表演的普通人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然而伴随着市民文化节话剧大赛的展开,这个原本璀璨却遥远的舞台变得触手可及了,不少普通的话剧爱好者从只能自己看,渐渐发展为自编自导自演,从旁观者“变身”为参与者。

  著名表演艺术家焦晃昨出席颁奖礼激动表示:“在这个舞台上我看到他们对戏剧的热情和信念,这些作品水准很高,无论是故事的构思铺排、节奏速度的准确把握都很出众。”焦晃还笑说:“虽然登上这个舞台的都是业余演员,可回想中学时我也只是戏剧的爱好者,全凭高中三年努力才会踏上戏剧之路。而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正是那种信念和力量。”

  本届市民话剧大赛评委、现代戏剧谷艺术总监荣广润也表示:“今年的30台决赛参赛剧目反映出非常明显的特点——题材丰富、样式创新。这些剧目有完全从现实生活出发的,有描写上海本土历史名人以及当代模范人物的,有以老年退休生活为素材的,也有年轻人富有想象力与创新精神的实验作品,呈现出有声有色、不拘一格的缤纷画面。”

  市民话剧是城市独特风景

  参加此次市民话剧大赛的青年白领王晓怡认为:“看话剧已成为都市白领与上海青年的一种时尚文化与生活方式,市民话剧大赛为上海增添了一道别样的城市风景线。”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68岁退休教师在决赛期间每场必到,自称是焦晃的“粉丝”的她表示:“市民自己编排的话剧非常好看,我从中看到了老上海的记忆,看到了城市的变迁,也看到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明年我也想上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参加市民话剧大赛颁奖仪式的除了获奖剧组外,还有部分未获名次的剧组代表。作品《上海的态度》由20多名普通市民参加演出,其中包括社区居民、白领、外来务工者、电视台主持人、德国摄影师、回族同胞等等,年纪最小的仅6岁,最大的则有82岁高龄,体现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城市丰富多元的人口结构。虽然没有得奖,全团20多名市民演员却并不因此气馁,他们表示“如果以后还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一定报名参加”。第一次登台演出的德国女摄影师尤兰达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她说:“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愉快经历,我们每一个参与创作和表演的人都已经深深爱上了戏剧。对于我来说,参加话剧大赛的意义并不在于获奖,而在于交到了很多朋友。”

【编辑:蒲希茜】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