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读村上春树《碎片》:碎片式的记录展现社会全景

2013年11月15日 10:46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曾经有一个朋友是村上迷,和她一起从书店捧着村上的书直奔咖啡馆一口气读完,还记得她那甜蜜而怅惘的语气:真担心有一天如果林少华不在了,他又出了新书那该怎么办啊……那时,我们只共同读到了《海边的卡夫卡》,我们虽然大概知道台湾有赖明珠,但不知道后来还会有施小炜和杨若思。

  记得她说过,和日本人相比,村上更像个美国人。当时觉得她的感觉相当准确,却无法加以更多的佐证,直到翻起这本《碎片》,顿时发现那些飘渺的感觉和情绪都是有迹可循的。所有迷恋过他的文字气息的人,一定会有兴趣探寻这种气质的养成与来源。当倒推到《碎片》这里时,看到30岁出头,比半泽直树还年轻、热血的村上春树,常年阅读这些符号般的美国碎片,爵士乐、摇滚乐、畅销小说、好莱坞电影、时装品牌等等1980年代的美式流行语汇,如同浸透在他的精神和血脉里,信手拈来成文。这一刻,如同破译了少时偶像的成长密码一般,阖上手中书页,不由得对当年那个时空里的我,发出了会心的微笑。(爱潘妮)

  这本书叫做《碎片》,我觉得十分恰当。从80年代的报刊中汲取有趣的报道,再加以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构成了这样一本向1980年代致敬的作品。每篇文章像一个单独的碎片,但联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整体。虽然这个整体不那么完整,却也能反映出一些特质。那个年代的那些事件离我们很远,但依然觉得有些许的熟悉,毕竟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有着太多那个年代的印记,这些印记依然影响着我们。(邵帅)

  本书浅显直接地用174张碎片凌乱地展现1980年代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面貌,却又让人通过这样碎片式的记录方式了解了美国,并且是通过一个日本作家的视角。书中每一篇短文,都是叙述或描述一件小事或某类社会现象,但文章的结尾,作者却很少以自己的主观做出评价,多是以轻松或自嘲的态度作为结尾。从他笔下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富有的生活情趣和乐观。

  碎片式的阅读随着微博微信时代的来到已不让人感到意外,而我们所记录下来的碎片则多是片面主观的评判。《碎片》固然琐碎,却有一线贯穿始终,以这样不同的视角,轻松的笔触,碎片式的记录,展现的却是一个社会的全景。(王晓龙)

  此书不像是兴师动众的饕餮盛宴,更像是亲切随意的家常便饭。很喜欢作者乐观的生活态度,很认同他的观点:“虽然这个世界上有一堆这样那样的事情,可是还真有趣啊!”尽管文章中介绍的人物都不曾听说,但学习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能使人受益匪浅。(selena521)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