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状元殿试草卷亮相:长3米 手迹堪比字帖(图)

2013年11月22日 10:38 来源: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黄思永的殿试草稿。

  昨天,第十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秦淮区召开,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开幕式上表示,要打造国家级的科举“百科全书”,力争将中国科举博物馆建成传世工程。当天,热心人士捐赠的珍贵文物:清朝南京籍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草卷真迹,也首次亮相。

  杨卫泽要求打造国家级科举“百科全书”

  当天,杨卫泽书记为落户夫子庙的科举文化研究基地揭牌。对于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他表示国内外专家学者聚首金陵,“群贤毕至、百家争鸣”,对于加强科举学术交流和扩大科举文化影响,将是一次有力的促进。

  杨卫泽引用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的话:“在中国,智者决定一切,而且他们都是通过了极其困难的科举考试,从而证明能够胜任官职、不负众望”,他表示,科举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制度贡献,也是南京文化中灿烂辉煌的篇章。南京在科举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上,坚持精雕细琢,注重把建筑特色和周边建筑风貌有机融合起来,在更加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优化展陈设计;注重把科技性、参与性摆在突出位置,大量应用了低碳环保的新技术,加大藏品征集力度,在展陈中更多地考虑趣味性,创意展示了科举图谱,打造国家级的科举“百科全书”。

  热心人士捐出南京籍39岁状元殿试草卷

  文物捐赠是开幕式的一项重要环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而关心中国科举博物馆建设的热心人士,委托张继荣先生和江南贡院原馆长周道祥,捐赠了一份清代南京籍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草卷(即草稿)。

  究竟这份殿试草稿是如何流传到民间?草稿论述的题目又是什么?昨天,江南贡院原馆长周道祥表示,由于这是一份草稿,状元当时执笔时,只是按照皇帝钦定的题目着墨,草稿上没有抄录题目,即使今后展出,市民也看不到这篇“申论”的具体题目要求。至于草稿在明令禁止带出考场的环境下,如何流传民间,也将是未来科举博物馆重点研究的话题。

  当天,有业内人士拿这份草稿,与此前收录在安徽的黄状元殿试草卷作比较,周道祥表示,安徽那份只是古人后来抄写的,此次捐赠的是真正的草稿真迹,很珍贵。

  现场所见,该卷长约3米,以可与书法字帖相比拟的楷书(馆阁体),写满了长卷,从中可以明确地看到以下字样:“应殿试举人臣黄思永,年三十九岁,江苏江宁县人。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式,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将三代脚色开具于后:曾祖国楹,未仕,故;祖德符,未仕,故;父汝玉,未仕,故”。

  殿试不吃不喝跪着考一天

  “跟以前殿试相比,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真是很轻松!”据江南贡院原馆长周道祥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相当严格,分为童试、乡试、会试与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这其中,殿试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在太和殿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被取中者成为进士。进士的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所有被录取的进士都被称为天子门生。

  殿试的时间定为一天,从早晨太阳出山,到晚上太阳落山为限,题目由皇帝钦定,且皇帝的御前不得赐座,考生要跪在地上,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即使急了要如厕,也直接在号舍里的马桶“解决”;直到考试结束交卷后,才可离开。考试中,除发给正式试卷外,还发给草稿卷纸,殿试者思考成熟后,往往先作草卷,然后再认真誊录到正式试卷之上。

  由于殿试卷属于重要文档,均藏于皇宫大内之中,无法流失到民间,至今得到广泛认可的状元殿试试卷,仅有发现于山东青州的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试卷。

  经统计,普通的进士殿试卷的遗存仅有十几份,至于状元黄思永的正式殿试卷至今未见。这份殿试草卷的出现,对于科举制度的研究,为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与张謇并称“商部实业两状元”

  那么这位草卷的主人黄思永究竟是什么来历?39岁中状元后,又有怎样的发展?周道祥介绍说,黄思永可谓传奇人物,生于1842,死于1914年,历史上为江苏江宁人(即南京)。

  在他少年时,太平军攻入南京,战乱中,黄思永躲藏进油缸之中,并盖上盖子,结果还是被太平军所查获。此时,黄思永的亲属已全部遇难。他本人面临着痛苦的抉择,或者加入太平军,或者被砍去脑袋。黄思永被迫参加了太平军。

  当太平天国被平定之后,黄思永便刻苦学习,以期改变命运。通过艰苦的努力,于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考中状元,旋即授翰林院修撰,任国子监司业等职。而黄思永想以“实业救国”的方式,先后在北京开办了北京工艺商局、天津北洋烟草公司,筹资以做慈善事业。其北京工艺商局生产的景泰蓝制品,两度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与江苏南通状元张謇同时被誉为晚清“商部实业两状元”。在他年老时又回到当时的浦口,最终在上海终老。(通讯员 祝鲲鹏 孙乐 刘睿 记者 倪敏)

  ■链接

  清代另外两名南京状元

  秦大士

  字鲁一,又字鉴泉,号涧泉,又号秋田老人,江宁(今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状元,官至侍读学士。名儒硕德,名重一时,诗、书、画称三绝。在南京长乐路,著名的秦状元府即为其故居。

  胡任与

  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字孟行,号芝山。 康熙二十年乡试得第一名,后屡试不第,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