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产动画"魔海寻踪"或推衍生品 建郑和主题公园

2013年11月28日 14:57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魔海寻踪》武打戏份均由动作捕捉技术完成。

  《魔海寻踪》海战场面被赞媲美《狄仁杰》。  本组图片 金陵晚报记者 段仁虎 摄

  由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参与投资、南京朱雀影视动画有限公司出品的3D动画电影《郑和1405:魔海寻踪》将于11月29日在全国公映,影片以两名航海学校的学生拾到宝物笔洗穿越时空回到明朝为开端,以郑和七下西洋的传奇经历为蓝本,穿插奇幻的冒险和浪漫的爱情故事,在前天首映时获得观众好评。

  该片自获得2011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奖项起,先后入选2012文化部对外文化输出精品项目,获得2012中国动画学会年会美猴奖,列入国家动漫品牌建立和保护计划等。

  然而本周五,也就是29日,还有好莱坞3D动画片《森林战士》,以及金马影帝刘青云、张家辉等共同主演的《扫毒》等多部影片一同上映,《魔海寻踪》能扛得住大片夹击吗?日前,身兼该片出品人、导演、制片人多重身份的朱义昌接受了金陵晚报记者专访,聊起了他心中的《魔海寻踪》。

  本土团队

  挖掘南京历史文化资源

  朱义昌是南京朱雀影视动画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魔海寻踪》出品人、制片人兼总导演,说起这部南京人自己制作的动画大片,朱义昌坦言,公司在创作《魔海寻踪》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现代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为达到这个目标,朱义昌和他的团队付出了漫长的努力,从主创人员的确定到故事大纲,再到剧本编写和人物形象设定,前后经历了近三年的跨度,过程的艰辛,只有他和他的团队知道。

  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朱义昌非常庆幸,他找到了一支非常优秀而又年轻的创作团队。同样来自南京的总导演高毅经验丰富,拥有众多佳品;动画导演姜扬精通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执行导演朱晓君拥有扎实的传统美术基础,同时拥有多年CG技术工作经验。

  “三年来,在高老师的带领下,这群年轻人团结努力,蓬勃向上,激发出了很好的创作热情。”朱义昌说,“在南京我们常说,文化创新必须要有大手笔。从技术上来说,我们并不差,我们要做的是充分挖掘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剧本上有所突破。而郑和就是我们一直在倾力打造的城市名片。”

  造型独特

  人物借用京剧脸谱艺术

  记者前天看片时发现,《魔海寻踪》的人物造型十分有特色,原来,是制作团队巧妙地采用了京剧的脸谱艺术。所有造型设计,已不再是简约的传统表达方式了。无论是人物服饰,抑或是街景船景或海景造型,处处表现出中国明朝鼎盛时期大度大气的巍然风范。

  而在《魔海寻踪》中有不少的武打戏份,更是请来了专业的武打演员进行捕捉,“我们从香港请来了元彪的团队,过程很不容易,一个演员还在过程中摔断了脚踝。因为他们要做的都是跑酷、攀岩、武打这样高危险性的动作。”朱义昌说。

  历来,好莱坞大片都少不了超乎人们想象的奇特画面。而创造这些奇特画面的,正是当代最为先进的高端CG技术。

  在《魔海寻踪》中,同样采用了和《阿凡达》一样的动作捕捉技术。朱义昌告诉记者,在动画片中采用“动作捕捉”在国内还是首次,“不管文戏武戏,所有的角色都由专业的演员从一而终地表演,然后同步进行动作捕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人物动作的自如、准确、流畅。但是毕竟是动画片,还是会夸张一些。”

  衍生品出击

  计划打造郑和主题公园

  相对于好莱坞动画电影收入大部分来源于衍生产品的收入,中国多数动画电影仍全盘依赖银幕票房收入,因此公映也就成了一锤子买卖,这也让中国动画电影投资风险相当高。而《魔海寻踪》早在策划初期,朱义昌及其团队就已经用全产业链来全盘思考了,希望通过电影打开知名度,保证此后衍生产品的开发。

  “在做郑和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们已经逐步在考虑它的产业链,以电影为蓝本与高科技结合,打造一个郑和航海主题乐园。”朱义昌介绍说,根据郑和历史题材的独特性,公司正计划开发四大系列,首先就是郑和航海体验馆。融合海洋文化、航海文化、探险文化等,把郑和历险传奇和电影中的经典故事情节,转化为文化、休闲、娱乐和教育项目,同时植入原汁原味的东南亚岛屿风情。”

  不过朱义昌也表示,产业链的后续开发还要取决于影片的观影人次,“我们也考虑将‘郑和下西洋’打造成为一个系列故事,让更多人知道电影里的故事、人物,后续衍生品的开发就水到渠成了。”(金陵晚报记者 朱薇)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