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杨澜:让艺术陪伴青少年成长(图)

2013年12月01日 08:50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杨澜在活动现场。

  关注成长>>>

  杨澜请谭盾郎朗做榜样刻不容缓>>>流动青少年急需艺术教育陪伴终身>>>艺术是你一生的朋友

  11月30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阳光文化基金在北京举行“温暖阳光、分享有你——2013年阳光下成长分享会”。分享会上,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杨澜女士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2007年以来“阳光下成长”项目的发展过程,分享了艺术教育对培养流动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展示了阳光文化基金多年来在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社会融合方面所做的努力。到目前为止,“阳光下成长”项目已惠及三万多打工子弟学生,并且在十九个以流动青少年为主的学校开设“阳光艺术教室”,并组织孩子们观摩演出。现场的拍卖环节共筹得善款620多万元,将全部用来支持2014年阳光下成长项目运营。

  杨澜请谭盾郎朗做榜样

  在当天的活动上,来自北京石景山区玉泉路小学的孩子们以四声部合唱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歌为活动开场,著名钢琴家郎朗也通过视频分享了艺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体验。最有趣的是现场的小朋友和嘉宾一起上的美术课,一边听音乐一边作画,体会艺术的“通感”,并由孩子评价成人的画作,让现场的嘉宾在笑声中体会到了艺术教育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的作用。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绿源学校的同学们表演的打击乐《龙腾虎跃》把现场气氛带到了高潮,嘉宾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用身边的桌椅板凳敲打出有趣的节奏。

  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杨澜女士表示,我们所倡导的艺术教育是通过“探究、创造、沟通、融合、成长”的方式,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思维,让孩子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感受到艺术的快乐,也通过艺术交到更多朋友,这对流动青少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要面对动荡、陌生、甚至艰苦的环境。艺术能够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审美的情趣,也让他们更好地表达情感。艺术家谭盾、朗朗通过视频现身说法,用他们的经历告诉大家艺术对一个人成长历程的深刻影响。

  刻不容缓>>>

  流动青少年急需艺术教育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进行,大量人口在城乡间流动,尤其是在城市定居后的第二代、第三代流动人口如何融入主流社会,这已经成为社会转型期一个非常大的社会问题。由于目前许多政策与制度滞后于社会发展,这些流动青少年的教育、社会福利、权益保障等方面没有足够的关注与支持,他们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等都没法和城市里的孩子们一样。艺术教育是公认的最好的帮助孩子们获得抗逆力的手段。通过艺术的手段,将外在的艺术与学生的内在相连,帮助他们挖掘自我优势,勇于面对困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与方法,促进学生抗挫折能力。

  2007年阳光文化基金和中央芭蕾舞团联合发起了“与芭蕾共舞”活动,资助了北京两所寄读学校的孩子们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芭蕾舞训练,这些孩子平时有一些是挺调皮的,但是他们的内心其实都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尊重和再认识。半年过去,艺术的力量让七十多个学员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后来这些孩子和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在天桥剧场合作演出,下面有上千名家长、老师和同学。那天表演完接到证书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哭了。正是这一次的尝试让阳光文化基金看到了艺术教育在青少年身上的魔力,坚定了将“阳光下成长”项目做下去的决心,正式锁定缺乏机会的流动青少年群体,用艺术教育提升人格并带领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陪伴终身>>>

  艺术是你一生的朋友

  杨澜女士经常讲到,能够懂得欣赏艺术、并且和艺术做朋友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昨天,她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弹吉他的“大厨”的故事。武涛的家就在铁路边上,每隔几分钟就飞驰而过的列车并不能打扰他投入地练习弹奏吉他。这把珍贵的吉他是武涛参加阳光文化基金“阳光少年艺术团”的时候艾敬老师送给他的,已经伴随他几个年头了。初中毕业后,武涛与大多数流动青少年一样离开学校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阳光文化基金的志愿者回访他的时候,他已经在一个饭馆做起了洗碗工。志愿者的访问让武涛很开心。他说起自己的理想就是——要做一名厨师,而且是不用地沟油的“良心大厨”。当志愿者问他会不会继续弹吉他时,武涛很坚定地说,当然会,因为吉他已经是他一辈子的朋友了。杨澜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孩子长大后,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也许会再次远走他乡,也许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但是在他们心里已经种下艺术的种子,艺术将成为他们终身的朋友。”

  扬子晚报记者 张漪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