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0后新生代玉雕师倡导传统与现代艺术融合

2013年12月10日 1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80后新生代玉雕师倡导传统与现代艺术融合
杨相象作品《鲁迅》 杨相象 摄
杨相象作品《当甲骨文遇见黄龙玉》 杨相象 摄

  中新网瑞丽12月10日电(记者 吴华丽)近年来,80后新生代玉雕师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10日,记者拜访了云南瑞丽觉石艺术玉雕工作室的掌门人杨相象,在他看来,新生代玉雕师希望在传承的同时,能够有所创新,将传统与当现代艺术相融合,朝国际化迈进。

  杨相象目前正在创作一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作品。他说:“希望通过这组作品表达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由于对经济生活的不断追逐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玉雕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上等材料、设计巧妙、精工雕琢的作品才更具竞争力。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长期的实践中,玉雕工匠的技艺水平越来越高,但能够在设计上有所建树的却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工匠都是模仿照搬,缺乏新意。这样的行业大环境下,80后新生代玉雕师的崛起,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杨相象出生于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专业,师从著名玉雕师王朝阳。他擅长将雕塑语言和现代艺术理念与传统国画意境相结合,创作的《灵》、《鲁迅》等作品备受藏家的宠爱,并在玉雕界的奖赛中屡获殊荣。

  玉雕师的创作与所处社会环境和时代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每个时期的艺术家都会展现出自己的特点。以杨相象为代表的“80后新生代玉雕师”,他们更多地接受了当现代艺术的熏陶,对于新思潮有着敏感的捕捉力。“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没有像老师他们那样扎实的传统艺术功底,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杨相象认为,传统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是玉雕行业的大命题,也是大趋势。

  在传统艺术与当现代艺术的融合探索中,杨相象坦言,主要的困境来自于翡翠原料的昂贵和艺术发展中面临的社会认同感。“这个行业需要创新,但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还如何去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事实上,像杨相象一样,许多从工匠学徒逐渐向玉雕师转变的一批年轻玉雕艺术家,他们正在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中焦虑不安。“我们希望有所创新,但是翡翠原料昂贵,一刀下去就少一刀,一旦失败,损失很大。而且创新是否能够被市场接受是最大的问题。”

  但也有人认为,这恰恰代表着一种出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立于不败之地,因为翡翠是主要活跃于亚洲市场,受东方人的尊崇。随着翡翠的不断发展,逐渐进入国际市场。玉雕艺术也应该加快发展,打破局限,与世界接轨。”

  在今年10月刚刚举办的第七届神工奖玉雕作品展上,以前传统取材如观音、佛、福禄寿为主的形式正在被逐渐打破,一些具有时尚、现代艺术的新题材大量涌现。瑞丽市文产办主任储云春认为,题材、工艺的突破,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在努力思索如何将传统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不能一味传承,要在传统基础上发扬光大。”

  据介绍,目前瑞丽珠宝从业人员5万余人,其中玉雕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近1万人,玉雕师500人,如今玉雕师正在逐步增加。这得益于瑞丽的翡翠原料优势以及近年来“瑞丽工”人才的培育。

  80后新生代玉雕师,大多师从大家,如今已学有所成,逐渐独立出来。“未来5到10年,将迎来玉雕艺术走向国际化、精品化的最好的时代。”杨相象说,我们正为此而准备,希望成为中国玉雕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