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纪录中国"栏目播出"满月" 收视率同比提高78%

2013年12月11日 18:28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覆盖全国70家电视台的《纪录中国》栏目播出“满月”,收视率持续走高,播出时段平均收视率同比提高约78%,最高的增长超过400%。

  《纪录中国》栏目让人看到纪录片的“市场潜力”。然而,如何保持纪录片良好的市场势头,业界认为并不容易。中国纪录片制作营销意识还远未成熟,一来制作者刚刚有了“为谁拍”的观众概念,二来眼下国内市场对纪录片的价值认识不足,成交价和海外甚至相差百倍。

  懂得市场才有观众

  上世纪80年代,纪录片曾风靡一时,《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几乎家喻户晓。然而,随着电视剧、娱乐节目的挤压,纪录片却被冷落。在收视率的紧逼下,不少地方台的很多纪录片栏目纷纷下马,仅存的一些纪录片节目也被调至到“非黄金时段”播出。

  此次《纪录中国》栏目却“抢回”了市场。据统计,全国70个省市级电视台播出后,大部分地方台相比开播前的收视率都有显著提高,陕西台公共频道、兰州台公共频道的收视率同比增幅高达436.8%和415.2%。

  业内人士分析,画面好看、会说故事,是纪录片强势回归的原因。为《纪录中国》打头阵的是由中央电视台与英国广播公司联合制作的自然景观类纪录片《美丽中国》,其精致的画面让不少观众直呼过瘾。之后接档的《花豹女王》则通过17年的跟拍,生动地呈现了一只花豹的一生。

  相比之下,不少原创纪录片依旧存在“重解说、轻画面”的现象,似乎不太懂得为谁而拍。自然类纪录片则处于起步阶段,对“剧情化”创作方式并未达成共识。类似《花豹女王》中呈现出不再只屈服于本能,而是甘愿为了下一代付出一切的豹母亲形象,这样有“观众缘”的人文情怀,还很难在原创纪录片中看到。

  完善产业促进创作

  市场运作是原创纪录片面临的又一软肋。正在广东召开的纪录片大会上,不少资深制作人表示,建立资本和内容的互动,才能让中国纪录片整体回暖。

  “1部1小时的纪录片,在欧美可以卖出10万元人民币,在日韩能卖出5万元人民币,而在中国却可能以几千甚至几百元人民币成交。”一位纪录片从业者从价格这一最直观的现象,说明目前中国纪录片市场对纪录片价值的认知程度。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副总监干超说,目前国内纪录片“产量高,精品少”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完善内容创作。一方面,制作者缺乏对于市场的把握与信心,一些纪录片既不会利用各种市场化的手段扩展观众群体,也缺乏能够扩大再生产的巨大投资。另一方面,纵观国外一些较成熟的纪录片市场,其投资方、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之间早已在相互的磨合与酝酿中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纪录片要长足发展,必须鼓励产业环节的全面成长,鼓励优质内容和团队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尝试,找到一条投资、制作、发行方可以一以贯之的成熟产业链,才能最终迎来商业与社会影响力的爆发点。” 本报记者 张祯希 王磊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