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胡适诞辰122年 曾在美国杂志发表《自述》前传

2013年12月17日 09:0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今天是胡适先生122周年诞辰纪念日。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作为民国时代的著名自传之一,声名远播,令后世无数读者为之感动、无限追怀。迄今为止,这本自传已经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乃至日本等地再版、重印、增订多次,仅就胡适生前出版过的版本考察,已有五种之多——民国时期有《新月》连载版、亚东版、吉川幸次郎翻译的日语版,台湾有自由中国版(即远东版)及香港的华侨版等。

  《四十自述》是胡适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陆续写成的。从1930年6月动笔,胡适在上海完成前两篇;迁居北平后至1932年9月,又陆续写完留学前的一段生活,分为四篇,合计共六篇文章,都陆续发表在《新月》杂志。1931年3月10日,《四十自述》的第一篇文章《我的母亲的订婚》发表于《新月》杂志第3卷第1号始,接着在第3卷3、4、7、10号陆续刊载。至1932年11月10日《新月》杂志第4卷第4号刊出最后一篇文章止,《四十自述》的六篇文章全部连载完毕。到1933年9月,这六篇文章又交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合辑出版单行本,即《四十自述》最通行的“定本”,被称为“亚东版”。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早在《新月》连载版、亚东版之前,胡适已经用英文撰写过自传,在美国纽约发表过了。这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杂志发表“我的信仰”堪称《四十自述》前传

  原来,胡适于1931年1月、2月,就在美国的《论坛》(Forum)杂志上发表了“我的信仰”( What I believe)一文,连载两期。这篇文章虽然从题目上看,是谈个人信仰问题,但胡适却将其家庭背景、生活历程、人生理想予以了充分剖析与阐论,文章很多内容都与《四十自述》或吻合或一脉相承,无异于《四十自述》的“前传”。

  可以看到,这份1931年的美国杂志上,在胡适文章题目下还标有“生活哲学第16”(Living Philosophies XVI)的字样。这实际上是杂志开辟的一个“生活哲学”专栏,而“我的信仰”是这个专栏的固定专题,胡适是为这个专栏撰稿的第16位作者。在胡适之前的撰稿人大多声名显赫,皆是国际知名的哲学家、科学家等著名人物,诸如第1位撰稿人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第2位撰稿人是英国哲学家罗素,第3位撰稿人美国哲学家杜威(胡适老师)……作为第16位入选的特约撰稿人胡适,杂志对其也有一个标签式评价——“中国复兴之父”(father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胡适的文章分为十大章节,分别阐述了胡适的父亲事迹、父母的婚姻、母亲的抚育与影响、早年生活忆述、早年求学经历、接受进化论思想、在美国的学业与理想、留美七年的思想进化、母亲之死与不朽观念、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等内容。在这十大章节的内容中,胡适的家世背景、父母事迹、人生理想、信奉理念及生活感悟等内容均自然而然地得以流露与表达,将其四十年的人生轨迹予以了生动刻画。

  1931年7月,美国纽约的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Simom and Schuster)将《论坛》杂志“生活哲学”专栏文章一并结集出版,书名就叫做《生活哲学》(Living Philosophies)。此书一经出版,迅即在美国引发轰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所插配的胡适照片,就是当年胡适题赠给康奈尔大学地质学教授亨利·韦莲司的夫人的那张照片,这张照片是胡适1927年在美国纽约拍摄的。从照片上看,正式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时年36岁的胡适,在这张照片中流露着愉悦与自信。

  《我的信仰》中译本未经胡适授权

  而在中国国内,最早接触到胡适这篇英文版自传的赵家璧(1908—1997),以几乎与美国杂志同步的速度,在其主编的《中国学生》杂志上发表了由向真翻译的中文版。在未经过胡适本人

  授权,也未交由胡适本人校订的情况下,赵家璧对这样的“超常规”做法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在《编者的话》中写道:“胡适博士的《四十自述》在《新月》上开始发表后,我们对于这位中国文学革命的前锋,其所以产生如此思想的背景,得了一个坦白的供状……我国白话运动的主将,中国生存的哲学家,这次能自己动笔,写他自己的传记和信仰,却是中国文坛上的创举。”接着他介绍说:“美国Forum(论坛)杂志有H.G.WELLS(韦尔斯)、胡适等十四篇题目都是《我的信仰》,然而写法不同的文章。胡博士的,便用传记体夹写他自己思想的演进。据胡博士告诉人,说这篇东西,是特别为了写给既不熟悉中国的国情,而对于他的思想又很隔膜的异邦人看的……”最后,他郑重申明:因为“须赶在二月号上发表,故请向真君翻译后,未能如愿地请原作者去修正一下。所有遗误之点,完全由本志负责。”

  当然,胡适对赵家璧的译介,虽未置可否,也并未有过任何追究责任的意思。事实上,正是在胡适的大度默许之下,《我的信仰》中文版得以在国内迅速传播开来。1931年9月,由赵家璧主编的《一角丛书》问世。这套丛书的第一本名为《今日四大思想家信仰之自述》,这正是胡适、韦尔斯、爱因斯坦、杜威在《论坛》杂志中所撰“我的信仰”专栏文章,被逐一转译为中文,结为此集。

  经历国内重大变局之后写下“生活哲学之修订”

  就在胡适英文版自传的未授权中译本开始在国内流行开来之际,美国纽约的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借着《生活哲学》一书方兴未艾之势,于1939年又推出了一部仍是名流文章荟萃的《我相信》一书。书的副题点明了此书的主旨与亮点——我们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之生活哲学。这本书特意征求了一大批新的国际知名人物撰写专文,在《生活哲学》中收录有文章的部分作者也在征求之列,包括胡适在内。仍有一小部分“旧作者”对此予以了回应,但主要是针对《生活哲学》中的“旧文章”予以修订及补充说明。

  在《我相信》一书中,为这部分内容专辟一栏“生活哲学之修订”(Living philoslphies revised)。在撰写《我的信仰》、《四十自述》之后十年,在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一系列国内重大变局之后,正在经历全民抗战、时任国民政府驻美全权大使的胡适,此刻感慨万千地为“生活哲学之修订”撰写专文。

  时年48岁的胡适,开篇即接连发出三个疑问——我现在怎样去评价我十年前的生活哲学?我会对此感到不满意吗?或者这才正是认识自我、回归自我的一次成熟历程?接下来,胡适并没有直接回答上述三个疑问,而是极其凝重地写道——无须多言,过去的十年,对我个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而言,都是极其悲壮的十年。

  可以看到,在这篇对《我的信仰》有所“修订”的,堪称《四十自述》“后传”、《五十自述》“前言”的英文文章中,胡适的家国情怀更加浓烈与突显,而不再是纯粹的个人陈述与自我表达。此刻,争取美国朝野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力图说服并推动美国参与太平洋战争,成为胡适这篇文章的主要诉求。在文章的最后,胡适仍然用一句反问结束全文,他说:“当我们被号召去为亿万人谋求生命与福祉之时,我们怎能对此无动于衷?”为抗战苦苦寻求国际援助的胡适,在这篇原本应是个人陈述居多的文章中,却一次又一次地叙述着中国人正在经历的苦难与伤痛。作为同时代精英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胡适,那份共赴国难的苦心孤诣与精诚所至,在这篇文章中一次又一次强烈地流露出来。

  胡适英文著述还需深入研读

  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将胡适的英文版自传《我的信仰》,与中文版自传《四十自述》,与英文版《生活哲学之修订》的内容捏合在一起,再逐一加以研读,那将是怎样的一番别样况味,那将是怎样的一番心灵触动?

  遗憾的是,虽然此后数十年间,《四十自述》作为胡适自传的唯一“定本”,屡屡被研究者提到或征引,但却鲜有言及英文版《我的信仰》者。即或在某些胡适选集、文集中偶有征引《我的信仰》中译本者,却绝无英文版原文可供研究者、读者参考。而英文版《生活哲学之修订》则更是几乎被完全遗忘掉了。

  经多年搜求,笔者有幸获得上述诸种英文原版旧著数部,逐渐厘清了一些胡适研究领域中语焉不详、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的版本问题。当然,包括胡适英文版自传在内的胡适英文著述之研读,还需要大量细致、深入、更为充分的工作。(肖伊绯)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