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正字戏《刘文龙》首演 被称南戏“活化石”(图)

2013年12月17日 14:2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正字戏《刘文龙》首演被称南戏“活化石”(图)
正字戏的绝活之一跑布马。

  有南戏“活化石”之称的正字戏,十年来终于有了一出精品大戏。12月12日晚,由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根据宋元南戏名剧、明代手抄剧本重新整编的正字戏精品剧《刘文龙》在汕尾马思聪艺术中心举行首演。古朴悠扬的唱腔、栩栩如生的“跑布马”、气势雄浑的南拳表演、用唢呐表现的凄厉哭腔……两个多小时下来,一连串几乎消弭的传统绝艺在戏剧舞台上再现,引起北京、广州戏剧专家的关注。

  “这是现存古老的戏曲演出抄本与古老的剧种之间的一次融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董上德说。13日,在陆丰举行正字戏精品艺术研讨会上,戏曲、非遗保护专家探讨了这出正字戏首演的意义,并对濒危剧种正字戏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出对策。许多人借此认识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正字戏表演艺术家彭美英,数十年来,她是“正字戏”最后的守望者。她带领着一群30岁至50岁左右的徒弟和一群10多岁、20来岁的徒孙,让正字戏走出寒冬,走入春天。南方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台前

  一次试验性质的“戏剧考古”

  正字戏《刘文龙》中,男女主角唱腔委婉清亮、缠绵飘逸,伊娜公主表演俏皮灵动,让人难忘。但鲜有人知,三个主演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更让人意外的是,她们口中吟唱的是根据1975年在潮安县出土的明宣德七年(1432年)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整编而成——剧本在戏剧界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手抄剧本。

  正字戏有“南下大戏”之称,以中州音韵官话(正音)唱念,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将其用“正字戏”的古老唱腔搬上现代舞台,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正字戏表演艺术家彭美英专程赴京请回名师,邀请著名戏剧专家郭汉城先生担任《刘文龙》的艺术顾问,国家级“非遗”(昆曲)传承人、国家一级导演丛兆桓任剧本整编、总导演。彭美英与徒弟黄壮营、陈文宾、郑俊锦、陈少富一同,对该剧的传统艺术表演和音乐唱腔进行创作、总体把关,前后耗时近一年时间编排了这出大戏。

  “这是一次带有科学实践性质的大胆实践,我们碰触了一个古老剧种生死存亡的问题。”作为昆曲名家的丛兆桓仿佛带着某种命题来到粤东的偏僻县城,两个月来夜以继日排演正字戏《刘文龙》。

  如同一次“戏剧考古”。北京戏曲专家与正字戏传承人携手,探究正字戏古老的美学魅力,既不伤害其“文物”价值,又可以让其表演程式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刘文龙》一方面力求“原汁原味”,再现了正字戏的古朴声腔与伴乐,弋阳腔高亢喧嚣激越,生旦戏的海盐腔、青阳腔、四平腔,委婉清丽、飘逸缠绵,展示出精致独特的南曲音韵……另一方面,表演上不断提升呈现经典“绝活”,表演者身披2米高的布马在台上腾挪跳跃,惟妙惟肖;融入陆丰民间舞蹈钱鼓舞以及正字戏传统经典的南拳武打表演……许多场面再现了戏剧初生年代的形神,再现了“戏剧活化石”的经典魅力。

  幕后

  十年救活一个濒危剧种

  历史上,正字戏曾常年流行于粤东和闽南一带,因其采用中原官话演唱说白,清末时正字戏在潮州已销声匿迹,只有海陆丰一带将这一古老剧种奇妙地保留了下来。日本著名汉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田仲一成1978年第一次在香港看到陆丰正字戏时就被震撼了:“元杂剧的戏文、唱词,没想到还能完整地活生生地演出着。这样的戏剧活化石,不仅在中国,就连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演出《刘文龙》的是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即原陆丰市正字戏剧团,是目前全国仅存的正字戏专业演出剧团,被称为正字戏“天下第一团”。其前身为正字戏双喜班,创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至今已有230年历史。

  “十年前,我认为这个剧种肯定是要消亡的。”汕尾市非遗保护专家钟训成说。完全退守到陆丰这个小县城的正字戏,面临语言不通等诸多问题,早就不能靠演出买票,随着老辈艺人的离世,大部分人都改行了。“剧团留不住人才,他们为了生存,有的去深圳做生意。”从艺50余年的彭美英道出这些心酸。但仅仅十年后,一个奇迹上演了:《刘文龙》全剧的所有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海陆丰正字戏本地演员。

  彭美英被认为是正字戏最后一位守望者。1977年以后,彭美英因为化妆皮肤过敏已淡出舞台,但她甘愿做一名园丁,下定决心为正字戏培养学生。如今已70多岁高龄的她,像“戏痴”一样,对正字戏有取之不竭的热情。几年前为了编写《正字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她连续一年多,每晚戴着老花眼镜和放大镜从深夜12点写到凌晨,因为不会用电脑,彭美英只能手写,《正字戏》手稿足足27万余字,装满了一箱子。

  如今,为了排演《刘文龙》,她几个月枕戈达旦埋在剧团。“声腔是剧种的灵魂,表演可以不断提升、创新,但声腔绝对不能变。”她逐字逐句地对《刘文龙》的年轻演员训练声腔、咬字发音,力求舞台上一招一式经得起推敲。

  “我等来了正字戏的春天。”《刘文龙》的排演过程中,彭美英特意让这些20岁出头的徒孙辈传人挑大梁,有些甚至是第一次担纲主角。这让专家们看到了这一古老剧种在这个偏远县城勃发的生命力。

  彭美英的十年努力终于等来结果,陆丰举全市之力保护这一古老剧种。以前剧团工作人员只能拿30%工资,如今,陆丰市委市政府为剧团解决了60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演员们终于领上了100%的工资。

  对话

  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正字戏表演艺术家

  彭美英:正字戏的春天到了

  南方日报:如何挽救一个濒临衰亡的剧种,这些年您有怎样的心得?

  彭美英:首先是抢救性整理保存录像资料。2007年,正字戏《姜维射郭淮》晋京演出后,我们就忙于做资料整理工作。正字戏封存了许多濒临失传的唱腔和表演程式,例如正字戏三国戏中关羽的戏《灞陵桥别》、《过五关》、《古城会》等。另外,宋元戏曲四大声腔中的余姚腔濒临失传,但正字戏还有。这几年,我们在努力保存这些音像资料。

  其次,保证正字戏活态地传承下去,必须培养好的传承人。排演《刘文龙》,我们培养起来一批20岁上下的年轻演员。此外,我还收了3个作曲的徒弟,把他们带起来了,通过名剧来带动继承,让正字戏能够代代相传。

  南方日报:正字戏《刘文龙》的改编,您有怎样的体会?

  彭美英:声腔是剧种灵魂,一个剧种的声腔,不能离谱地改。一定要在保留剧种传统音乐唱腔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不能离开剧种的特色。《刘希必金钗记》有100多个曲牌,能唱五六个晚上,但在丛兆桓老师的改编下,《刘文龙》一剧从67出改为8出,只演2个小时过10分钟。这样我和徒弟们只采用40个曲牌,保留了正字戏古老经典的音乐唱腔。表演上保留了800多年前戏曲形成之初的艺术遗留跑布马、南派武打等非常特色的表演程式。

  正字戏挺过了最难以为继的时光,《刘文龙》带出一批正字戏年轻演员,平均年龄20多岁。所以我说,正字戏的春天来了。

  专家观点

  丛兆桓(该剧总导演、著名戏曲编导):

  如同挖掘一个戏剧富矿

  整编正字戏《刘文龙》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古老剧种生存发展的规律性以及美学价值。一方面,我们不能完全离开传统,把传统戏剧改成音乐剧等西方现代形式,那样即便受欢迎但可能已不是正字戏;另一方面,我们尽可能通过提升和创新让古老的剧种被今天的人们接受。

  对于正字戏这样一个古老的剧种来说,它是很脆弱的,有一种稍纵即逝的特点。但越是古老的东西,越要去发掘其珍贵的内涵。从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来说,正字戏如同一个年代久远的富矿,蕴藏了很多戏剧史上经典的表演程式。例如跑布马,全剧的吹打、锣鼓演奏配乐和许多剧种不同,与西方音乐也不同。我们希望通过《刘文龙》这部戏将这些摆出来,然后再研究,让它能够活着传下去。

  董上德(中大中文系教授):

  古老剧本用心的现代演绎

  正字戏《刘文龙》体现了戏曲史眼光与非遗保护的意识的完美结合。《刘文龙》的故事形态属于复合型,可以从中看出《琵琶记》、《荆钗记》、唐代著名故事《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影响。熟悉元代戏曲目录的人,会知道《刘文龙菱花镜》(刘希必即刘文龙)这是个元代就开始演出的剧本。到1975年潮州出土明代《刘希必金钗记》的手抄本得到了印证,这是现存最早的戏曲演出的抄本。

  正字戏堪称“南戏遗响”,帮腔是南戏的特点。《刘文龙》里也有帮腔,可以说,从血脉上和南戏接上了。另外,《刘希必金钗记》的流行其实反映的是从宋代以来的一个社会问题。当时社会民间喜欢一种戏剧就是批评负心汉的故事,如王魁以及赵贞女的故事,刘文龙的故事也与此类似。这就和现在编剧们扎堆写家庭情感剧一样,是社会现象的遗存。

  正字戏《刘文龙》的整编,弱化了原有的爱情戏特色,强化了刘文龙对民族融合的贡献,这样能够突出正字戏的武戏古朴刚健的特点,也有文戏雅俗共存的表现。《刘文龙》一剧的上演,在戏曲历史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洪继宇 通讯员 林若川 黄贤嘉 )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