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2013,重组中的文字价值

2013年12月24日 16:40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随着微信等社交媒体在大众中的风靡,与纸张呼吸相闻的那些文字,无论从形式还是意义,都面临重新的组合、筛选、认知与发现。这是与文字息息相关的一系列工作者们的一种共识,一种面临挑战下的共识。

  你会看到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姿态。有人倡议当你想要拿起手机刷微博、微信时,不妨把手机换成一本书;有人将文字向多媒体平台延伸,甚至严肃的内容在微信平台上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推广圈子及忠实的追随者。有人选择坚守,重新挖掘那些被淹没的传统文字的应有之义;有人选择进击,在新形势下延展文字的维度,尝试更多让文字取得价值的可能性。

  可喜的是,这些与文字命运相关的人,虽面临种种困难却依然有所行动、判断、坚守。因此如何重新照亮文字在当代的价值,在今年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这体现在一些悄然的变化之中。功成名就的“50后”、“60后”文坛名家们把目光从祖辈、父辈的年代转移到当下,试图通过切近当下现实的书写,发出心中积聚已久的声音。虽然作品所收评论褒贬不一,甚至有被称“大失水准”的,但向现实的发声,至少体现了这批作家在当前环境下,重拾文学应有之义的态度。

  而这一态度重归视野焦点,还体现在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80多岁女作家门罗身上。门罗今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北京晨报记者的采访中,第一时间国内业界就给予其诸多敬意及钟爱的表达,直至“纯文学意义上”实至名归的评价。人们发自真心地阅读她文字的热情,感动之余让人想起这位作家身居远僻,作品在展现波澜不惊的小镇现实中,却又具有超凡现实洞察力的特色,进而想起一种作家、文学的“古典情怀”。而这种古典情怀,在浮躁年代的现实意义,又不言自明。

  另外,轰轰烈烈的郭敬明现象在大批论争过后,倒是叫人感到,对郭敬明的极大关注,其实反映出当代中国作家的商业获取,不是太过而是太不足、太凤毛麟角。而对其作品价值观的争议,反映出持精英文化立场者对当前这批类型文学多年来虽收获市场但水准进阶能力、格调提升能力不足以及过于迎合读者的思维定势的不满,尤其在与国外一些叫好叫座之作的比对之下,这一缺点显得更为明显。而对“意义”的要求,何时能进入这个相对繁花似锦的大众阅读领域?此外,对现实更为切近的“非虚构”写作,在近两年的国内出版领域风生水起,甚至优秀的非虚构类作品表现出来的活力,胜于更被市场关注的虚构文学领域。这也恰是当下文字意义与价值的另一番印证。

  晨报记者 刘婷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