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功甫帖》被疑是赝品 藏家催促上博拿出证据

2013年12月27日 14:50 来源:天天新报 参与互动(0)

  苏轼《功甫帖》鉴伪风波成了年末国内艺术品收藏界的热点话题。上海博物馆三位书画研究员在提出这幅成交价高达5000万元的书法作品系“赝品”之后,却迟迟没有拿出确凿的报告和证据,这似乎让该作品所有者、沪上著名收藏家刘益谦颇为不满。昨日,他通过网络发布声明,首度代表自己的鉴定团队对上博的鉴定方法提出质疑,甚至指出上博此次草率提出鉴定结论有挑事之嫌。

  催促上博拿出鉴定证据

  在声明中,刘益谦首先表示,由于上海博物馆书画部在《新民晚报》上抛出结论性观点后,再未就此事公开发声,作为买家,他本人面对媒体和周围人的关注有着很大压力,“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就我目前所面临的困扰求教于事件的挑起方上海博物馆,期望尽快得到具体答复。”

  刘益谦对于上博书画部此次公开鉴定结论的方式感到疑惑,他指出,上博并没有选择在专业研究刊物发表研究成果的常规做法,而是先在大众媒体上以官方名义发布结论性观点,这一做法显然不妥。他在声明中向上博提问,为何不在自己拍得《功甫帖》之初,或是通过电视媒体表示该作品将在龙美术馆开馆展出之时就提出这一结论,“从竞拍成功到《功甫帖》成功回归,其间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你们对《功甫帖》的鉴定结论又是如此得简单且毋庸置疑。”他以质问的口气提问:“你们在挑起争议之后又不肯拿出详尽的学术报告,对关注此事的广大民众和专家学者而言,是不是过于草率从事了?”

  紧接着,刘益谦在声明中代表自己的专家鉴定团队对上博的鉴定方法提出质疑。刘益谦介绍称,该团队中既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授,也有曾从事文博行业的老一辈专家顾问,还有在艺术市场上拼搏多年的鉴赏好手。他代表团队,对上博在所谓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双钩填墨”造假手法,以及原帖翁方纲的题跋被判伪作提出两点质疑,并表示希望上博学术团队“分享研究成果”。第三点质疑中,刘益谦更指出自己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该《功甫帖》早年曾出现在上博,后又从上博流出,“这一复杂的来由,与上博官方的这次匆匆表态有无联系?”声明最后,刘益谦表示,由于此次风波,自己投资创办的龙美术馆也陷入了舆论漩涡,并直言上博早年间曾也陷入过展品存伪的舆论风波,自己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还望上博不吝赐教,帮助小兄弟健康成长。”

  业内专家力挺刘益谦

  今年9月,刘益谦以822.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37万元)从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中拍得宋代诗人苏轼书法作品《功甫帖》。该天价作品本月早些时候抵达上海,并准备不久后在龙美术馆展出。但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三位研究员在鉴定与考证后,确定这件《功甫帖》属“双钩廓填”的伪本,并以上博官方身份通过《新民晚报》发布了这一研究结论。对此,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本周一发布声明,坚称这件《功甫帖》为苏东坡真迹。双方各执一词,目前真假尚无定论。此后,上博方面在就该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会拿出进一步研究成果,但至今迟迟没有新动作。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刘益谦的中立态度开始转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直言自己并非“钱多人傻”,“买苏东坡的东西,这么大一个名声,如果稍微有争议,我都不会去碰这件东西。”对于刘益谦的这篇声明,截至记者发稿,上海博物馆方面始终未作出回应。

  此事在业界闹得纷纷扬扬,不少业内专家也通过不同途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国内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亮相知名访谈节目《锵锵三人行》时,就对该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当事人刘益谦一样,马未都也认为上博选择在大众媒体上公开所谓研究结论的做法不妥,有“闹事”之嫌。同时,马未都谈到,该《功甫帖》在历史上曾多次被证明是苏东坡真迹,即便是徐邦达、张葱玉这样在鉴定方面声明显赫的大家也认同该作品为真,此次上博的论断值得商榷。

  另外,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上,多位现场嘉宾都对《功甫帖》鉴伪风波提出看法。知名收藏家朱绍良同样对上博此次以高调介入的原因提出疑问,并力挺刘益谦称:“刘益谦先生在收藏方面已经花了十几亿元买古代书画,如果把这么一个指标性的、风向标式的人物打垮,我们的市场还有我们民族的文化恐怕就没有一个薪火传递的人物。所以,从各方面讲,这个事情的发生都是不应该的。”

  一向敢言的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张董国强对此事则态度谨慎:“我没有去纽约现场,也没有看过这件作品。即使我们看了,对这种宋元的拍品,苏东坡这个级别的,真正有发言权的有几个人?”董国强认为,公众通过此事关注古代书画是好事,“但不希望因为这个事情让大家觉得古代书画太复杂了,这个东西不能买了,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古代书画20年的拍卖能够培养这样一个收藏群体,真的是很不容易,应该保护。”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