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扁鹊学派医书遭质疑 专家:"敝昔"通假"扁鹊"

2013年12月27日 15:39 来源:太原日报  参与互动(0)

  成都“老官山”汉墓的重大考古发现,已成为考古界近期的热点之一。墓中出土的西汉时期医简和完整人体经穴髹漆人像堪称重要发现,医简被考古专家认为极有可能是已失传的扁鹊学派经典书籍。

  然而,对于“老官山”汉墓出土竹简是否为扁鹊学派书籍,也有一些网友提出质疑,其质疑的焦点在于:其一,医书中目前并未识读出“扁鹊”二字;其二,据史料记载,扁鹊并未去过四川,此次在成都出土扁鹊学派书籍存疑。

  出土医简内容与扁鹊学派的相关性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成都地铁三号线建设工地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至今,“老官山”汉墓共清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出土了大量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铁器等文物。

  其中,3号墓出土的部分竹简,根据竹简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简文内容,可分为九部医书,除《五色脉诊》之外,都没有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候》《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等。

  此次考古专家从“老官山”汉墓出土的九部医书内容分析,部分医书疑似失传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

  专家:“敝昔”通假“扁鹊”没有问题

  考古专家初步判断这批医简疑似扁鹊学派书籍的主要依据就在于“敝昔”二字。《敝昔医论》中多次出现“敝昔”二字,简文举例“敝昔曰:所胃五色者,脉之主”来论述五色脉与脏腑和疾病的关系。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商周教研室副教授董珊表示,中国的古文字体系非常复杂,流传至今,读音和字体的变化很大,加之方言的原因,“扁鹊”二字在古汉语中并非只有一种写法。“敝昔”与“扁鹊”同音通假是没有问题的,“敝”通“扁”,“昔”通“鹊”在以往的古籍中也有出现。

  人体经穴髹漆人像呈现扁鹊学派特征

  与此同时,与3号墓医简伴出的还有一尊完整的人体经穴髹漆人像,高约14厘米,五官、肢体刻划准确,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脉线条和穴点清晰可见,不同部位还阴刻“心”“肺”“肾”“盆”小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认为该人像应该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

  历代医学家一致认为,扁鹊是中医针灸的推崇者和发扬者,被称为中华“针灸祖师”。在3号墓伴随九部医术出土的完整经穴髹漆人像,也从侧面加大了出土医书为扁鹊学派书籍的可能性。

  这尊经穴髹漆人像也并非孤例,早在1993年春,在四川省绵阳市永兴镇双包山发掘的2号西汉墓后室中,也出土了一件黑色重漆的小型木质人形,其上有红色漆线的针灸经脉循行径路,但无文字及经穴位置标记。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经专委会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张新渝表示,陆续出土的这两尊漆人像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成都平原地区已经有了中医脉诊针灸的传统,后期广汉出现的涪翁、程高、郭玉等以脉诊为特色的医学派别,也是由扁鹊学派发展而来,因此在成都地区出土扁鹊学派医简是不足为奇的。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