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军入关"借虏平寇":借南明军队剿李自成农民军

2014年01月23日 15:46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历史告诉我们,凡是偏安一隅、不自强进取,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是从来不会发生的。

  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明崇祯帝煤山上吊,不久后李自成匆匆登基称帝,赶在清军入京之前仓皇出逃。另一方面,崇祯帝死后,其堂兄在南京建立弘光朝,国号依旧为明,史称南明。于是,一时间,中华大地上有三股势力:清军、南明朝、农民起义军。这时候,南明虽然仍占据半壁江山,但是朝中上下人心思变,士气低下,战斗力堪忧。于是就有人想起了“借虏平寇”的“高招”。

  早在崇祯帝在世时,兵部尚书、大学士杨嗣昌针对明朝缺人缺钱却外有清军内有流寇的现状,曾经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用白银、缎帛等输送给清方,实行安抚,然后集中兵力扫除流寇。这在当时是迫不得已的做法,且并没有借助清军对付农民军的意思。但现如今,明朝的整个江北地区已经丧失,有人总结唐朝借用李克用沙陀兵、招降朱温这类义军叛徒的做法,准备联合清军镇压汉族农民军,借虏平寇。

  这时的吴三桂已经投降清军,南明方面消息闭塞,对于吴三桂的立场问题一直认识的模糊不清,甚至对于吴三桂带清军入关的引狼入室行为认为是一大快事,可以借清军之力灭“流寇”。于是几番联络之后,南明与清军建立了联系。这时的清军已经有了入主中原的想法,但苦于民族隔阂,在开拓中原疆域初期,势必会遭到汉族军民的抵抗。清军正想打瞌睡,南明送来了枕头:好啊,我以平寇复明的幌子,进行我自己的统一大业。有鉴于此,清军在之后的华北地方剿灭农民军的同时,其政治宣传往往与“为明复仇”相结合,这就让一部分华北的明朝遗民“傻傻分不清”,做了些“人家把你卖了还帮人数钱”的狗血事情。

  兵部职方司监军赞理主事凌駉就很有典型意义。一开始,凌駉参与擒杀山东地方的李自成称帝的大顺政权的官员,并以明臣自居;后来凌駉所追随的部队投降了清朝,他也晕头转向地跟着清朝委派的官员瞎忙,还自告奋勇招抚两河地区。由于其工作能力突出,甚至被人举荐提拔后,自己也改用清廷授予的“招抚河南等处地方兵科给事中”官衔,上疏清廷时用的年号也是顺治,但他却不断给南明的弘光朝廷报告军情。后来清军南下,凌駉才恍然大悟,坚决反清,在河南归德府被杀。

  像凌駉这般忽左忽右的表现并非个例、也不是他想左右逢源,而是深受弘光朝的“借虏平寇”或者说“联虏平寇”的政策影响。但是南明方面还在为自己想出坐山观虎斗高招而暗自庆幸呢!事情的结局大家都已知道,清朝统一中国——不仅平寇,捎带手把南明一起平了。历史告诉我们,凡是偏安一隅、不自强进取,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是从来不会发生的。谁比谁傻多少吗?于是各种帝国主义、各种反动势力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少年,生活也是如此,不要总等着别人给你机会:就算首富爸爸给你两个亿让你投资,你会投吗?

  窦昊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