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方舟子再轰《最强大脑》 称魏坤琳是体育老师

2014年01月25日 09:36 来源:大连晚报 参与互动(0)

  继质疑“中国雨人”周玮造假之后,方舟子又炮轰《最强大脑》科学评委魏坤琳博士为伪专家,称其是“体育老师”。对此江苏卫视方面在微博上回应道:“这是对北大心理学系的挑战吗?”对于“中国雨人”造假一说,江苏卫视表示:“我们既没造神更没造假。在制作这档节目之初,我们就注意要回避狂热挖掘特异功能,更没想现场发掘爱因斯坦,只要科学解释不通的,再吸引眼球的选手也不会让他上节目。”

  质疑:魏坤琳为伪专家,其实就是“体育老师”

  面对方舟子及众多网友的质疑,江苏卫视称会带周玮到交大进行测试以证“清白”。而曾赞扬周玮是“真正的天才”的魏坤琳则遭遇到了方舟子的另一番质疑。曾被誉为“中国最帅科学家”的魏坤琳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但是方舟子却对魏坤琳的专业产生了质疑,称其是“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的,在美国学的是运动控制和运动康复,和大脑认知没有半分钱关系”。炮轰魏坤琳并非“专家”,而就是“体育老师”。并且称其是“果壳网送了一个伪专家去蒙全国人民”,讽刺其为商业推广的一部分,更扬言要“挖挖这个人”。

  回应

  面对方舟子的质疑,江苏卫视总编室品牌推广主管刘宇哲在微博上发表言论回应称“二货又开始质疑魏坤琳,说他是学体育的,和大脑认知没有半分钱关系,节目组找来伪专家蒙全国人民。这是对北大心理学系的挑战吗?而且Dr.魏更不是一个人,最强大脑幕后的科学家团队主力来自北大、北师大、复旦三大心理学系,包括刘嘉这样的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呵呵。”

  质疑:“脑电波测试”是伪科学,讽刺节目“智障”

  从质疑选手周玮是骗子,到质疑评委魏坤琳是伪专家,方舟子不断质疑《最强大脑》,直言其是“智障”节目。

  面对多方质疑,江苏卫视表示《最强大脑》拥有来自北大、北师大、复旦三大心理学系的科学家团队做幕后,并且称曾经带周玮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测试脑电波。在周玮做题的过程中,其常识记忆并没有调动到工作脑区,而且在运算时他的记忆脑区也并没有被激活,也就是说周玮在思考的时候并不是靠记忆的。针对这种说法,方舟子提出了质疑,“脑电波还能测这个?查了一下,发现是山西中医研究所一个研究员发明的‘脑象图技术’,号称能测出孩子的脑区优势和劣势、智能特征、个性特征、思维方式,还能据此帮人选择职业呢。其实就是骗人的伪科学。”方随后发了一篇微博,内容是2009年央视《走进科学》栏目对周玮的报道。《走进科学》节目组请来的专家认为周玮并非天才,而是后天训练的结果,而且在这期节目中,周玮算加法都要花一到三分钟,并且刚刚开始接触开平方,速度很慢,而几年后,周玮便可以计算多位数、高开方的题目。方舟子由此质疑“为什么过了几年,上江苏卫视,突然玩起‘16位开14次方’这种吓唬人的骗术呢?那当然也是有人培训他的了”。

  回应

  江苏卫视总编办负责人刘原表示《最强大脑》是个负责任的科学节目,“我们在节目推出前就已经对选手进行了严谨严苛的鉴别,不可能欺骗观众。我们既没造神更没造假。开始我们就注意要回避狂热挖掘特异功能,更没想现场发掘爱因斯坦,只要科学解释不通的,再吸引眼球的选手也不会让他上节目。我们面试了很多选手,有些真的神乎其神,但都因为科学解释不了没能入围。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节目上出现的科学知识,唤回大众对科学的认知,挖掘科学潜能。对于出现的争议,这都是好事,希望可以让科学越辩越明。”

  网民:希望节目更“科学”勿“猎奇”

  一些网民认为,周玮的吸引力还在于其外表和脑力的巨大反差。网友“三思柯南”说,他看起来“超常”是因为他的其他方面弱,如果他是普通人,他的数学能力也许并不超常。但是,如此逆天的算术能力放在一个被鉴定为“智障”的人身上,的确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好故事。据了解,节目开播以来,有网友反映:“节目奇人辈出,但觉得和常人的生活太远,参与度太低”。许多观众还提出了建议:“还是应该多做公正测试,过程科学才有意义。否则跟看魔术小品表演也没什么区别”,“煽情应当有度,不能因此影响事实的判断”。据《扬子晚报》

  相关

  新闻

  方舟子索赔两媒体败诉

  法院:报道有倾向性但未侵权

  《法治周末》因刊登题为《方舟子涉嫌抄袭总调查》的报道,后被法制网予以转载,方舟子以名誉权和肖像权被侵犯为由,分别将法治周末报社、法制网的经营者北京法之光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公开道歉并赔偿226000元。记者日前获悉,朝阳法院对这两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法治周末、法制网不构成侵权,但指出法治周末报道方法失当。

  事件还原

  告报社挖旧闻为诽谤

  方舟子诉称,他因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得罪了一些利益集团和个人。2011年3月,两被告分别刊发了对其进行恶意攻击、侮辱、诽谤的《方舟子涉嫌抄袭总调查》一文。文章专门收罗曾被方舟子批评、与其有矛盾的人的言论,抛出有人曾揭发“方舟子抄袭”的陈年旧闻,传播诽谤言论,进行炒作。

  方舟子认为,该文章及相关信息以“新闻调查”为名,恶意偏袒、不实报道,主要内容失实,且多处内容肆意对其侮辱,影响极坏,故诉至法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院审理

  报道有倾向性但未侵权

  法院认为,法治周末的报道内容均有据可查,且来源可靠,不存在疑点,使用词语均为中性,并无贬低、谩骂等对人身进行强烈情感伤害的用语。文章内容系报道他人的判断和有关争论,没有肯定性结论,也没有指称方舟子剽窃。从文章词语运用、文字细节等表征看,均不存在诽谤、侮辱情节。

  同时,法院认为新闻媒体应尽量报道不同立场的言论,涉及专业技术性的话题应有阐释,并指出文章的一些不当之处:报道涉及的三篇文章间跨度大、数量低,但汇集在一起发表,会影响读者的独立判断。因此,法治周末在报道方法和素材整理方面具有一定倾向性。方舟子拒绝法治周末的采访,造成报道信息来源单一化,其本人对此也负有一定责任,故法治周末报道方法虽然不当,但不构成名誉侵权。

  此外,法院还特别澄清方舟子是否存在剽窃行为,不属于案件审理内容,即使报道不构成名誉侵权,也不意味着方舟子“涉嫌抄袭”的话题被给以确定性结论。据《北京晨报》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