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称中国春节压岁钱文化剧变 数字红包走红

2014年02月07日 10:18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红包奖品少了

  中国的传统红包习俗进入“数字化时代”,让很多中国人的“荷包负担”减轻不少

  有一个单位就把头等奖的奖品从iPad换成了牙膏

  “装着现金的红色信封”———英国路透社等多家外媒如此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传统红包。报道指出,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春节就意味着得送或收红包这种传统礼物。

  今年春节,不少细心的外媒发现,受中国反腐行动的推动,最典型的红包或压岁钱文化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负担小了,红包数字化

  “春节要给周围的孩子和未婚青年发红包当作新年的‘幸运符’,这个习俗在中国流传已有数百年之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如此介绍道。澳大利亚“格莱斯顿观察者”网站的文章则生动地描述称:“春节红包装满了钞票,能让孩子们变成有钱人。”

  美国《侨报》则关注到作为春节主要习俗的红包近年出现的“异化”。文章称,发红包,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之一。然而,时过境迁,连年水涨船高的压岁钱俨然多了些送人情、还人情债的意味。近年来,这已成为不少人的一大负担,甚至成了腐败载体。

  现实生活中,拿红包的人对金额还是很看重的。美国《华尔街日报》举例称,一位朋友去年给小朋友们派发了300元人民币的红包,小朋友拆开后不屑地说,那么少,让他简直下不来台。《侨报》指出,亲朋好友给孩子压岁钱出于“面子人情”,因而不惜互相攀比,更有一些人将压岁钱作为官场行贿受贿的隐蔽途径。

  外媒注意到,随着反腐活动的深入,中国红包文化进入了“新时代”。新加坡亚洲新闻网以《“幸运钱”进入新时代》为题报道称,中国传统的过年给压岁钱的习俗今年开始有些“与众不同”。在网络化的今天,压岁钱也开始“数字化”,电子红包大热起来。报道称,在今年,红包这一传统民俗被“重新定义”。在手机应用程序上,一场“发红包”的热潮正在上演。在中国的手机聊天应用程序微信上,自1月26日起就风行“红包热”。该应用程序允许用户通过电子支付的方式发送“压岁钱”。

  这种数字化红包备受外媒热捧。美国CNN指出,中国的传统红包习俗进入“数字化时代”,让很多中国人的“荷包负担”减轻不少。

  奖品变了,iPad换成牙膏

  《侨报》还指出,为了谨防“红包行贿”,一些“官爸爸”甚至春节前与儿子签署“廉洁协议”,不许收别人的红包,而这也是响应中央“反四风”中的春节新气象的体现。红包都电子化了,更应该谨防网络上出现的“新形式”的腐败现象。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中国网上商城的卖家提供了许多创造性的方法来规避送礼禁令:收礼的人可以宣称收到了一本“书”,却可以通过这本“书”进行网络订购,收到相机、香烟或者高档酒等商品。

  不仅传统的“个人红包”受到影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各单位的春节福利也都“瘦身”了,不用公款举办宴会或演出,不开展奢华的春节抽奖活动。《金融时报》的报道举例说,有一个单位就把头等奖的奖品从iPad换成了牙膏。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