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动画产业需要新思维

2014年02月12日 11:19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真正了解什么是动画 才能做好动画

  《深圳商报》:能否描述一下你所理解的动画产业?

  刘洋:动画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一种综合艺术,不仅可以与特效结合入真人电影,也可以自成一部全动画电影,更可以被应用到新一代媒介,例如游戏和网络中。动画行业目前已经有数不清的分支,因此纯粹把动画定义为电视卡通是不准确的。电脑科技的发展已经让动画这种艺术转换成为没有界限的工具,它的潜能完全取决于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合理使用他们是关键。我认为,动画的未来并不是着重在开创“动漫产业”,而是要具体到动画教育,还有企业在动画专业学生毕业后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人才。动画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并非技工,也非纯艺术,如果想要追上美国模式的蓬勃,那就必须懂得在赚钱的基础上真正了解什么是动画。

  在美国,即使毕业后平均收入完全不如工程系,学习艺术也是被看做相当有挑战性的专业,很多没有直接接触过艺术的人很容易被吓跑而放弃。而在中国,艺术生几乎是被看成是差生的代名词,当然也是因为的确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仅仅因为学科成绩不好才去临时学艺术,所以才造成了这种环境氛围。许多人没兴趣也去读,导致越学越不感兴趣。这些年来,我却发现和认识了越来越多来美国学艺术的留学生,他们不仅在技巧上高出美国许多其他专业学生一大截,还很有自己的思维个性和想法。

  特效公司的成功

  不等于动画产业的蓬勃

  《深圳商报》:事实上大部分国内的艺术生是非常有能力有理想的。这么大的国家,有着那么多的艺术生,为什么中国的动画仍然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呢?

  刘洋:中国在动画上的人才专才相当多,而且产业专业度进步也非常快,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特别是特效公司,近几年有好几个好莱坞的特效公司到中国建立分公司,为好莱坞大片制作特效。自从网络时代来临之后,学习技术已经不再是美国地区的专利,现在全世界的人在家里也可以接触到各种软件和技术。对于电影特效来说,美国最需要的是技术人才——会编程的电脑工程师,因为特效大部分的制作是真实的物理计算,而中国人则往往是技术上的佼佼者。国内有许多技术人员如果愿意做,不仅做得比美国人好,而且对于制片人来说,在中国做特效更便宜,这是国内这行在和美国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中国和印度一样,有很多特效师可以以比较便宜的价格完成同样的任务。再者,即使是以特效为主的电影,核心也是故事、概念设计与流程整合,也还是归美国公司所控制,因此特效公司的成功并不等于动画产业的蓬勃。我认为,中国的动画产业需要一种新思维。

  把“动漫产业”细化到

  结构环节的改革

  《深圳商报》:你刚才提到了一个短期效应和核心控制的问题。

  刘洋:对呀,“时间”、“质量”和“金钱”三者不可兼得。业内有着这么个说法,在任何一个项目里,你永远不可能同时获得三者,至少有一者会作为代价。例如,这个项目客户提出要“时间快”、“预算低”,那么他将必然失去这个项目的“质量”。如果客户提出要“时间快”、“质量高”,那么相对地,工作室需要请更多人或者更高技术的人来参与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客户也必须提供相对多的预算。这是一个简单的三角规则,但适用于任何一个涉及动画行业的项目。在中国这个规则似乎对不上,经常发现有预算高得惊人,时间也足够长,而质量却低得惊人的情况,因此动画产业存在着严重的行业内部结构问题。

  《深圳商报》:行业内部结构问题?

  刘洋:这也是造成艺术生毕业不知道怎么发展的原因。很多艺术生走的是创作方向,也就是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这是学习期间最有趣的部分,但也是毕业之后最头疼的部分。一般说非创作方向的,是技术型动画人才,像粒子流体特效师、合成师等走特效行业是相当理想的选择,因为全世界的项目都会需要你。然而一般设计师在国内动画界似乎已经不是短缺而是过剩。同类型的毕业生在美国,往往会前往能够独立创作作品的公司,比如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和各个城市的广告设计工作室。可是在国内这么多的城市里,这类的公司显得九牛一毛。仅仅拿广告业来说,虽然国内有设计型工作室,但大多都偏向于体现广告本身文案创意,被广告中介统治,极少注重画面内容,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电视和网站上看到的电脑制作的广告大多是那么重复和单调的喊话。在美国洛杉矶,有相当多的广告动画设计公司:模糊工作室, 雄鹿设计和序言工作室等等,包括我所在的朗德利工作室,都着重个人风格的设计与创作,而不仅仅是喊标题喊口号给品牌包装。这类的公司很受客户欢迎。国外视频网站分享非常多的视频,往往都来自这些公司的作品,因为他们在画面上独特,且更加吸引人。而这些公司的成功和大受欢迎,都是来自艺术家们创作上的大胆和标新立异。

  《深圳商报》:所以,只有当每个环节都愿意在流程上作出改变,优秀的毕业生和艺术家才能更好地让自己的创作能力变成商业价值。最终受益的会是企业本身,同时也成就了创作者。

  刘洋: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是真正健康的发展,动画行业才可能真正地起飞。毕业生能够找到目标,找到希望,不再抱怨自己学的东西并不是自己想做的。因为事实上,艺术生并不应该是说出这番话的人群。可以说,把“动漫产业”细化到结构环节的改革才是最好的出路。显然商业艺术并非等同于普通的产品,因为它和人的感官、听觉、感受直接结合,想要把艺术创作商业化,再卖出去,就必须更好地了解什么是艺术创作本身。记者 苏 兵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