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美食申遗别失去了风味

2014年02月14日 08:2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武汉热干面正式提出申遗,申报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推荐方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人士介绍,申遗主要是将制面技术发扬光大,挖掘热干面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这个消息一出,网络上的“吃货”欢声笑语一片,除了对武汉热干面申遗表示支持外,更是引发了一场地域美食的推荐大会,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云南过桥米线、四川担担面等支持者,纷纷站出来号召申遗。

  每次美食申遗都会引起一次舆论小地震,以表达美食热爱为主,以调侃搞笑为辅,美食申遗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反而无人探究。这年头,著名景点申遗都几乎无人喝彩了,小小美食申遗成功后能为它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考验着人们的想象力。

  如申遗推荐方所言,美食的确与地方传统文化有密切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有局限性的,如果生硬地把单一品种的美食,抬升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高度,这未免有些冠冕堂皇。和如此高大上的申遗理由相比,网友更关心申遗成功后涨不涨价,这才是衡量美食申遗的价值所在。

  坦白地说,国人对待口腹之物的认真与精细态度已经远不如从前了,在吃方面的讲究,多用于人情场面,所谓饮食文化已经被快餐习惯冲击得七零八落。武汉热干面和它的一干与面有关的“兄弟们”,得到欢迎的原因无非还是符合速食时代的需求,来了就吃,吃完就走,价钱便宜,还有回味。假若申遗让这些面食真的有了“文化”,变得“端庄”起来,失去了热气腾腾的民间味道,则很有可能被顾客们抛弃。

  申请“非遗”,貌似一个宏大课题,但看待美食申遗,大伙儿大可以轻松一些。民间美食,靠的是顾客舌尖上的品味与口碑上的传播,不是一块牌匾、一纸证书就能让美食的属性发生多大改变的。

  我倒觉得,美食申遗不用把它与文化扯上太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从品质上保护它,比如在食材选择上要变得更加绿色,在制作工艺上变得更加严谨细致,在就餐环境上变得更加干净卫生,在品种上变得更加丰富,这才会让“非遗”美食的独到之处得到发扬光大,不但能得到本地顾客的厚爱,也能吸引更多外地慕名而来者。

  一种美食会让一个地方增加诱惑力,全国各地能与热干面媲美的美食成百上千,大家一窝蜂都去申遗,搞不好跟景区申遗一样大而无当。不用申遗,这些人们生活已经离不开的美食也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会在现代生活理念的冲击下不断变化,但“民以食为天”却是永远不会变的,这五个大字,才是各种美食存在的最大理由。(韩浩月)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