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全明星阵容”话剧:看话剧还是看明星?

2014年02月14日 13:37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陈道明生病引发的改期上演风波,明白无误地说明:他是《喜剧的忧伤》的最大看点。

  随着北京人艺的话剧《喜剧的忧伤》在上海的演出进入尾声,有关“明星与话剧”的种种议论又在圈内外泛起。其中,“大明星会让话剧更好卖”的观点再次成为讨论的中心。虽然《喜剧的忧伤》的成功有着剧本、北京人艺的金字招牌等多方面因素,但是,该剧能够未演先火,主演陈道明无疑是最大的因素。

  透过《喜剧的忧伤》,人们注意到,随着话剧市场这块蛋糕越来越大,用明星吸引观众成为不少话剧作品抢占市场、推高票房的良方。

  “全明星阵容”,话剧新招牌

  戏剧评论家李华说,陈道明生病引发的改期上演风波,明白无误地说明:陈道明是《喜剧的忧伤》的最大看点。事实上,近年来,不少资金充足的大型话剧走上了“偶像剧”路线。“流水的舞台,铁打的明星”,似乎已成为话剧界一个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

  《活着》里的黄渤,《风华绝代》里的刘晓庆,《大宅门》里的斯琴高娃,《青蛇》里的袁泉、秦海璐,《如梦之梦》里的胡歌、李宇春……细数近年来国内的几部卖座大戏,会发现:明星大腕成为不可或缺的“标配”。这里面有学表演出身的影帝影后,也有全无表演功底的歌坛红人。演技好坏不论,首先在观众心目中得够大牌,才能镇得住场子。还有一些话剧,是直接把现成演过的版本改成“明星版”二度上演,比如去年国家大剧院推出的《王府井》,原本是2011年创作演出的剧目,换上了李诚儒、赵宝刚等一批明星演员之后又卷土重来。

  这股明星热潮在话剧界迅速风靡,对当今话剧的结构和市场都产生了撼动。以往,是一部好戏成就一个名角儿。现在,一部话剧的红火却往往是借明星的光。选角儿,或者说请角儿,在整部戏中变成了头等大事。有的话剧甚至连剧本都还没有,先铆足了劲请到大腕,然后导演、配角、台本、舞美等“细节”再专门为大腕“私人订制”。就拿《喜剧的忧伤》来说,就是北京人艺为了请动陈道明而找的本子,之后又围绕陈道明对本子进行修改,再指定何冰与之合作。

  票房很火爆,买票很“忧伤”

  明星成为话剧界争抢的香饽饽,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票房。最近10年以来,话剧市场的飞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仅就上海而言,话剧观众每年递增3万左右,到目前已经形成了40万左右的稳定群体。蛋糕大了,想吃的人多了,竞争便激烈起来。就像选秀节目开始比拼嘉宾一样,得明星者得票房,似乎成为话剧界屡试不爽的铁律。

  去年,《活着》在上海连演6场,《大宅门》5场,《青蛇》10场,演出票都在开售后不久就全部出清,《如梦之梦》更是在东艺创下20场演出总票房过1100万元的历史纪录。正在上演的《喜剧的忧伤》680元以下的中低价票在出票当天即告售罄,观众一票难求,180元的票已被黄牛炒至480元,还有大批观众凌晨5点就在寒风中排队,为80元的公益票奋力一搏,在剧场外上演了一出“买票的忧伤”。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当制作方把《风华绝代》拿到演出交易市场竞价,并在全国卖出近百场巡演时,该剧还只有剧名和演员,靠的完全就是刘晓庆这个名字。

  而对于一些大制作来说,明星更是其回收成本的保障。有消息说,李宇春和胡歌加盟《如梦之梦》,首要原因就是该剧巨大的制作预算,使得制作人王可然在立项之初就认定要请到目前市场上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偶像。要知道,明星给一部剧作带来的不只是百分之百的上座率,更是高票价。《喜剧的忧伤》南京站的平均票价超过了千元,《风华绝代》在山西太原演出时,门票最贵卖到了2980元。

  保得了票房,未必保得了质量

  明星话剧好似一杯啤酒:死忠的“粉丝”,看上一眼就醉了;对其他的观众而言,必须先撇去表面厚厚的一层浮沫,才能真正品出个中滋味。问题就在于,褪去明星光环之后,这些话剧本身质量是否过硬?大明星的出演,能否与话剧的高水准画上等号?

  不少“明星阵容”的话剧,实际上乏善可陈。比如《青蛇》尽管星光熠熠,“曲水流觞”的舞台设计也极尽华丽,但许多观众却表示剧情让人“昏昏欲睡”。

  应该说,对于一个日益市场化的艺术样式,商业考量无可厚非,而明星正是商业话剧的重要因子——正如商业电影少不了明星一样。而这种明星效应是否在一个理性范围内波动,就体现了戏剧市场的成熟度。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当下的话剧市场,显然离成熟还有距离。然而,国产电影的前车之鉴已经证明,观众成熟的速度永远比资本预想的要快,明星“绑架”观众的招数不会一直有效。到那个时候,话剧拿什么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见习记者 钱好 首席记者 邵岭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