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不少音乐人转向"本地化" 媒体:方言用好就点睛

2014年02月15日 08:2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乐评

  “大众”难以出成绩,于是不少音乐人都转向了“本地化”。

  本报记者 范协洪

  当流行歌曲不再能轻易地在所有人心中荡起涟漪,而做音乐的又不想被贴上“神曲”的标签,不少音乐人就已经开始寻找流行音乐的下一个出口在哪里。“大众”难以出成绩,于是不少音乐人都转向了“本地化”。马年春晚的那首《群发的我不回》,地道的京音京腔,歌曲由此一炮而红着实不难理解。

  今年年初开播的各大选秀类节目里蹿红的歌曲,从四川风味十足的《老子明天不上班》,到难以归类的湖北方言歌曲《Xuo鸭脖》,当人们一次又一次被这样的歌曲逗乐,方言的“点睛”作用也一目了然。得到好处的“刘教授”商演多了、粉丝涨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一些独立音乐人钟情于方言音乐的魅力,像张惠妹、曹格、林俊杰这样的大牌也曾在专辑中加入方言音乐的片段。回头看粤语歌曲风靡的时代,也与成熟运用粤剧因素密不可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换一个说法放在流行音乐上同样受用,“越是本地的就越是迷人的”。

【编辑:金鹏飞】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