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柴静被曝在美国产女 曾与作家冯唐传绯闻(图)

2014年02月18日 13:18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央视著名记者、主持人柴静“在美国产女”的消息成为网友关注的热门话题。有记者拍到柴静和家人一起返京的照片。去年年初,柴静的《看见》一书畅销一时。看过这本书的人不免有些遗憾,《看见》讲述的都是别人的事,工作上的事,柴静自己的事、尤其婚姻生活大事却只字不提。有媒体记者在2013年元旦前后跟访柴静时意外发现这位“新闻女侠”已经完婚,老公是一位摄影师。

  引子

  柴静曾与作家冯唐传过绯闻

  2012年11月有网友在微博爆料,作家冯唐已离婚。当时还传出了他和柴静的绯闻。2010年年底,柴静曾在一篇文章中以颇为感性的笔触叙述了自己眼中的冯唐,洋洋洒洒10个部分的文字,冷静中难掩欣赏:“他说他喜欢的女的从没变过,都是一个类型,都蛮强的,用他的话说像剪刀一样气势汹汹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会两天没理,一回身发现已经上吊了’。 ”

  对此,宁财神在微博辟谣,称冯唐和柴静并没有在一起,没有任何人为柴静离婚。有记者联系到柴静主持的《看见》栏目组工作人员范小姐。对方表示,柴静和冯唐二人“只是普通朋友”。后来在一次活动中柴静回应了冯唐为她离婚一事,她说谣言当中“柴静”两个字跟她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传播谣言者的想法。“我连辟谣的兴趣和时间都没有。”柴静说。据《成都商报》、《天府早报》报道记者目击 柴静和红衣男同回公寓

  记述柴静十年采访工作历程和思考的大作《看见》甫一面世便受到异乎寻常的欢迎,柴静更被冠以“新闻女侠”的美誉,既是“女侠”,总还得有一位相伴左右策马江湖的“如意郎君”吧,对此柴静却不想让人“看见”。

  柴静当时马不停蹄地赶场宣传新书,“正差”工作也不耽搁,2013年元旦前某天晚上记者获悉她从外地采访归来。当晚将近子夜时分,记者在北京机场出闸的乘客中看到了柴静。一出大厅她就向汽车道上张望,接打电话。几分钟后一辆老款的切诺基吉普车停在她身前,柴静动作麻利地上了汽车,记者隐约看到驾车的是一位身穿红衣的男士,两人一同返回公寓。在随后几天的跟拍中更确定了二人的恋人关系。

  知情人爆 柴静男友是知名摄影师,还出过书

  记者偶然从一位知情人士处获悉,柴静的男友名叫赵嘉,是国内一位知名的摄影师。记者从网上查到确实有一位摄影师名叫赵嘉,资料显示赵嘉担任过登山和攀岩的特项旅游向导、登山大本营联络官、国内一家大型网站的栏目负责人、某互联网投资公司的中国区副总裁、一家电视媒体的首席运营官、出过书、写过专栏,随后开始摄影师生涯,经过记者认真比对赵嘉网络上的照片,认出赵嘉就是那位两度与柴静回家的红衣男士,柴静男友的身份就此破解。

  随后记者联络到一位与赵嘉合作过的摄影师,据该人士向记者透露,赵嘉是北京人,四十岁左右,大学毕业后曾到西藏工作了好几年,在西藏期间与德国摄影机构合作,拍摄了大量的西藏题材的摄影作品。回北京后赵嘉在央视下属的一家公司担任首席财政官,同时继续从事摄影研究和创作,赵嘉不仅经常在杂志上发表理论文章,而且出版了多部摄影器材和旅游摄影方面的书籍,其中有几本专业书一再加印,在业内影响很大,与摄影创作比起来,赵嘉更注重摄影器材方面的钻研。

  已经完婚? 出版商透露柴静出书时刚刚度完蜜月

  据说赵嘉有一股子钻劲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为了搞研究曾专门到德国的摄影生产工厂参观学习。该人士称,赵嘉性格外向随和,待人热情,人缘不错,但对赵嘉与柴静相恋的事情,该人士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没有跟赵嘉联系,不清楚这件事,他本人也没见过赵嘉和柴静在一起,而对赵嘉在柴静之前是否有过婚配的问题,这位人士表示“这是赵嘉的私事,我不方便透露”。

  从该人士的介绍中得知,赵嘉曾担任过央视下属公司的重要干部,这或许提供了他和柴静结缘的契机。

  证实赵嘉和柴静的恋情后,记者的同事又获得了一个“喜讯”,一位出版商透露说:柴静已经结婚,2012年出书时刚同老公度完蜜月不久,柴静的老公是一位摄影师,如果记者同事了解到的消息属实,柴静已经与赵嘉喜结良缘了。

  柴静曾自称是“央视最穷的主持人”,赵嘉也曾坦承,他不愿做一个专业摄影师,因为摄影师不受重视,“活起来很难”。据记者了解到赵嘉与人合伙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主要从事摄影和旅游书籍的策划出版及商业摄影等业务,公司经营得不错,和柴静居住的公寓价值不菲,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起码“新闻女侠”不用租房了。

  青春情事 和王牌体育记者有过一段情

  走上央视的舞台是柴静人生和事业的转折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柴静之前还有一段青春情事。

  柴静进入央视时大约在2001年,当时她的男友名叫苏群,是《体坛周报》的王牌记者,著名篮球评论员。据曾在《体坛周报》工作过的记者k先生透露,柴静和苏群的恋情当时在“体坛”无人不知,当时很多同事去他们家作过客,柴静给大家的印象很好,她知性、温婉、谦虚,而且烧得一手好菜。 k先生透露说,苏群和柴静上大学时就好上了,为了柴静,苏群与前妻还离了婚。

  据k先生向记者透露,苏群与柴静分手大约在2001年年底或2002年年初,当时柴静进央视不久。

  柴静进央视新闻评论部后渐渐崭露头角,央视重点的社会调查采访柴静总是冲在前面,据一位与央视新闻评论部有合作的报社记者透露,新闻评论部的主任梁某某、部门领导陈某对柴静都非常器重赏识,一些重大选题常常力排众议让柴静出马上阵,着意培养她。柴静给这位记者留下的最深印象主要是“能吃苦”,对柴静的能力他不予置评。

  柴静自评

  我们根本不文艺

  在《看见》中柴静说,很多时候,采访对象正是因为她的弱点才信任了她,接受了访问,或许当一个人能袒露弱点的时候,也更容易被人理解。

  谈自己 不够“文艺”

  虽然已是央视最受欢迎的记者、主持人之一,柴静却非常低调。平时不爱戴首饰,衣服色系以素雅为主,甚至上镜做节目时都不常穿正装。不少人好奇她的生活态度,但柴静说,生活于她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像跟朋友在一起,忘我是最好的状态。再者,她也觉得做节目时受访者要靠对主持人的印象来感受一个人,不想用多余的装饰干扰他人的判断。

  生活中的柴静,爱看书、听音乐、看电影。很多人觉得柴静文艺,从她的装扮到言行。柴静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她说,文艺是两个很好的字,现在很多配不上的人都在消费这两个字。“其实我们现在还根本称不上文艺呢,谢素台叫文艺,齐邦媛、朱光潜、丰子恺、周作人叫文艺,我们叫文艺吗? ”

  谈工作 第一次采访仓皇逃跑

  《看见》讲述了柴静十年来一个人目力所及的一切。柴静说十年前,陈虻问她喜欢新闻的什么,她说喜欢新闻中的人。直到今天仍未改变。《看见》中的柴静,从不逃避自己的软弱、失败。她在书中回忆了第一次采访时的溃败,仓皇逃跑甚至连采访本都忘了拿。写了刚进《时空连线》栏目组连话都不会说、字都不会写的黑暗时期,也写了对故乡山西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之间的无奈。柴静说,很多时候,采访对象正是因为她的弱点才信任了她,接受了访问。比如卢安克,比如虐猫事件的拍摄者,比如李阳的妻子Kim。她说,或许当一个人能袒露弱点的时候,也更容易被人理解。

  作为记者,柴静经常提醒自己要客观、克制,可天生的感性、敏感,还是会让她在采访中作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做药家鑫案,采访张妙的父亲时,听到张妙的母亲在房间里哭泣,她也会忍不住停下采访,去房间安慰、陪伴张母。过去,柴静也会反思这样的行为,认为自己不够冷静和专业,如今,逐渐摆脱外界和内在束缚的她反而觉得:“太固执于一个律条,觉得记者就应该怎么样,非要夸张或非要掩饰,都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自己的过于在意。 ”

  谈过去 曾经拒绝到央视工作的邀请

  从湖南卫视到央视,柴静在书中写道,是因为一个人——陈虻。2000年的一天,一个突然的电话打给她,陈虻找她合作个节目。在梅地亚酒店见面时,对方第一句话是,“你对成名有心理准备吗? ”才二十岁出头的柴静说自己很不知道天高地厚,“如果成名是一种心理感受的话,我20岁的时候就已经有过了。 ”对方说,“我说的是家喻户晓式的成名。 ”柴静应道,“我知道我能达到的高度。 ”“你再说一遍? ”

  当陈虻说让她来央视,她第一反应是,“我不去。 ”原因是“体制里的工作干不了”。结果那年陈虻邀请柴静参加新闻评论部的活动,让她对这个地方有了改观,陈虻拿了一张破纸,让她在上面签个字,“你就算进中央台了。”她狐疑地看了一眼。这连个合同都不是,也没有记者证,没有工作证,没有工资卡,连个进台证都没有。“我们看中了你,这就够了。 ”陈虻说。

  当时招柴静进来是想给白岩松找个搭档,柴静记得第一次见白岩松,一屋子男同志,挺像面试。没想到第一期节目就是惨败,“每天节目结尾主持人都要评论,我别扭坏了。按我原来花里胡哨的文艺路子,肯定是不行的,按节目的习惯写,我又写不来。一遍又一遍,都过不了关,到后来有一次没办法,白岩松递给我一张纸,是他替我写的。 ”

  独立思考,真诚对待自己及他人,是柴静为人处世的准则。“导师”陈虻直到生命的最后,才说起当初他选柴静入央视的原因:不人云亦云。在《看见》的序言中,柴静最后写道:“十年已至,如他(陈虻)所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

  柴静其人

  生于1976年,山西临汾人。曾担任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主持人、湖南卫视《新青年》节目主持人。 2001年加盟央视,陆续在《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新闻调查》、《24小时》、《面对面》等栏目担任主持人及出镜记者;2011年央视生涯的第十个年头参与创立专题栏目 《看见》,并担任主持人。 2012年年底出版《看见》。

  赵嘉其人

  1972年生于北京,大学毕业后曾到西藏工作了几年,其间与德国摄影机构合作,拍摄了大量西藏题材的摄影作品。回北京后曾在央视下属的一家公司担任首席财政官,同时继续从事摄影的研究和创作。不仅常在杂志上发表理论文章,而且出版了多部摄影器材和旅游摄影方面的书籍。

  2003年非典时柴静在医院进行采访。赵嘉是位知名摄影师。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