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寒武纪活化石"海豆芽"幸存至今 因壳的结构变化小

2014年02月24日 09:32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在我的工作单位中,研究腕足动物的可谓人才辈出:出过3位院士(《发现周刊》曾介绍过的学界大家金玉玕便是其中之一),还有数位有当选院士潜力的。我窃以为,除了千里马兼具伯乐慧眼的人为因素外,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也成就了众多的从事相关研究者。

  腕足动物是具两枚壳瓣的海生底栖动物,因最初的提订者杜美露误认为腕(纤毛环)有“足”的功用而定名。因为都是由两壳保护其软体,腕足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双壳类(如文蛤、河蚌等)很像,不过它们除壳内的软体结构有很大差异外,壳的外形特征也不同:通常双壳类两壳大小相等,且形态完全一致,但每枚壳瓣左右不对称;而腕足动物腹壳大、背壳小,但每枚壳瓣左右是对称的。

  腕足动物自寒武纪初就已经出现,自奥陶纪开始迅速崛起,经常在局部海域占据绝对优势,种类和数量都远远超过与之共生的其他动物类群。不过因为腕足动物以过滤海水中的悬浮有机颗粒为生,不具有捕食行为,虽然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占尽优势,却没能成为奥陶纪的海洋霸主。在历经约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和3.7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的大灭绝事件后,腕足动物都成功地东山再起,成为海洋生态系中的优势群体,不过在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的大灭绝事件使其衰落,沦为弱势群体直至今日。

  为什么盛极一时的腕足动物会衰退呢,客观上是二叠纪末的大灭绝事件造成的,而主观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首先,腕足动物环境耐受范围比较窄,通常只生活在水深40-200米、正常盐度的温暖浅海。其次,绝大多数成员用肉茎或通过粘结固着生活在海底,甚至发育各种绝妙的壳形把固着方式做到了极致,而这种极端的单调底栖固着生活方式根本无法逃避灾难:一方面很难躲避海洋食肉动物如鹦鹉螺类、鱼类等的攻击,另一方面当生存环境变化如海水淡化或咸度增加时,总是先受害。再者,腕足动物靠其纤毛环过滤水中悬浮有机颗粒的原始取食方式也影响了其发展。

  此外,腕足动物在二叠纪末大灭绝后没能再度繁盛,一般认为与同它们具有相似生活环境的底栖双壳动物的兴起有关。不过双壳动物的生活方式不止固着的,还有穴居的,甚至还曾有过会游泳的,而且海陆均有分布。

  最后要说说腕足动物家族的舌形贝(俗称“海豆芽”),自寒武纪开始出现,一直恪守在淤泥海底中潜穴的非主流生活方式,至今仍未灭绝,成为腕足类家族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因为5亿多年来壳的形态和结构变化不大,舌形贝被誉为“活化石”。

  作者王小娟,现为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副研究员、博士,《古生物学报》编辑。出版科普书《远古的霸主——中国恐龙》《寻根——中国古人》等,参与编写《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