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西家大塘明朝原姓“胥” 民国时据谐音更名

2014年02月24日 09:46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十朝都会”的南京处处流淌着故事。穿梭在大街小巷,无意间瞥见的一个平凡名字,可能都在诉说着不寻常的沧桑过往。有时候,就看你有没有好奇心了。

  近日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成员张智峰在走南京明城墙,过西家大塘时,对西家大塘的来历,产生了兴趣,“西家大塘”究竟是谁家大塘?由西家大塘说起,南京地名中还藏着哪些你不知道的人?记者 王凡/文

  【西家大塘】

  西家大塘原姓胥,民国时根据谐音更名

  西家大塘是位于北极阁北麓的一条街。因为毗邻玄武湖、明城墙,这里环境宜人,住宅楼鳞次栉比。

  “您知道西家大塘如何得名的吗?”在西家大塘走一遭,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因为这里曾经有个塘啊!”80后居民周先生说,现在台城花园的位置就是原来的塘,他小时候还有,不过那时已经是臭水塘了。那么是谁家的塘呢?居民们纷纷摇头。

  为了弄清楚西家大塘的来历,张智峰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考证。可是他遍寻史料却没有发现有关西家大塘的记载,不过台城附近却有“胥家大塘”。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白下琐言》:鸡鸣寺之阴,近台城处,有胥家大塘,蓄水冬夏不涸,环塘有田近百亩,蔡友石观察购为屋舍,名之曰晚香山庄,今废。”

  张智峰又从陈诒绂的《钟南淮北区域志》中发现了关于胥家大塘的记载:“旁有胥家大塘,为乡贤胥自修园址,今皆为蔓草矣。”

  也就是说,西家大塘原来应该是姓胥。这个胥自修是什么人?张智峰进一步考证,胥自修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个举人。他查阅了《江浦埤乘》,在卷二十二找到了《胥自修传》。胥自修,字二如,明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任曲阳县知县。

  据《南京地名大全》记载,“后成街,街以塘名”。历史上很长时间,这里都叫胥家大塘。而西家大塘的名字源起民国,“民国《首都志》以谐音更称西家大塘。”

  【高家酒馆】

  清末有个高姓老者开饭店,被好心人搭救逃过一劫

  高家酒馆在哪里?听到这个名字,许多人大概以为是一个酒家的名字,其实不然。它是位于华侨路东头,是南北走向的一条小街。如今路边已没有高家酒馆的路牌,但是路灯的标牌上贴着“高家酒馆”标牌,作为一条历史老街,实在太过低调。南京市规划局坐落在高家酒馆路口,穿过这条小巷,可以走到金陵中学。但是,即使是天天穿梭于此的人,也未必知道高家酒馆的历史。

  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就载有此名。传清代一高姓老者在这里开酒馆,名为高家酒馆。后来成了巷子,以馆为名。更多的历史似乎化为云烟。在南京地方志工作者胡卓然的帮助下,现代快报《发现》周刊记者在《鼓楼区文物志》中,找到一个流传的民间传说。

  酒馆原来坐落在华侨路18号、16号和高家酒馆2号一带。据传,清末一高姓老者在这里开了一个小饭店,一天一个名叫刘驼子的汉族官员陪同一位满族官员私访,路过这家店,便入内就餐。店主高老发表了许多不满满人欺压汉人的言论。满族官员走后,刘驼子知事不妙,好心的刘驼子对高老说:你即将被捕而遭杀身之祸。他动员老者脱下衣服给自己穿上,他则扮成高老的模样。差役旋即来临,将其押到公堂。满族官员亲自审问,再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好友刘驼子,甚惊,问其故。刘曰:你手下人不问青红皂白,随意把我捕捉,可见高姓老者并非虚言,你不应加害老者。满族官员无言以答,高老得以免灾,以后该事传为美谈。民众对高老小店颇感兴趣,生意也日益兴隆。从而具有盛名的“高家酒馆”成为地名。

  这是一段口碑资料,《鼓楼区文物志》中称是“74岁的杨永和介绍”。

  【石婆婆庵】

  石婆婆名叫芮娘,明朝百姓奉她为“慈神”

  热闹的1912街区对面有一条叫做石婆婆庵的小巷,东起碑亭巷,西到网巾市。冬日的午后,不少老人们都坐在巷子里晒着太阳。

  石婆婆庵何以得名?向老人们打听,粗略知道石婆婆是一个人,到底是谁就说不上来了。

  翻开《南京地名大全》找寻答案,清《同治上江两县志》中有记载。传说石婆婆名叫芮娘,是明代洪武年间礼部尚书陈迪家的丫鬟(也是乳娘)。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夺取皇位,陈迪全家遇难,唯有仅五个月大的第七子陈珠,被芮娘匿藏而得救。在南京秦淮门外的村庄短暂躲避后,他们来到了山东邹县西双村。后来被朱棣皇帝怜而赦之,戍遣登州。芮娘勤于持家,严于教子,乐善好施。成化年间,芮娘去世,受她恩惠的百姓们将她奉为辟邪气、送吉祥、降福瑞的慈神。因此,自明末在芮娘留居过的南京定淮门、邹县西双村、蓬莱县石岛村,都曾立起了石婆婆雕像,表示对她的尊敬和爱戴。上世纪50年代,庙还存在,后来被拆除了。

  不过,石婆婆庵并非是一开始就用的名字。《民国南京市街道详图》称石婆婆巷,建国后因重名而以巷内旧有的石婆婆庵更名。“文革”中曾一度叫石婆婆安,1981年称石婆婆庵。南京的几处石婆婆地名都和供奉芮娘的石婆婆庙有关,可惜,那些石婆婆庙如今都已不在。

  【沈举人巷】

  沈举人居家讲学,为四方邻里所称道

  在新街口闹市区,有一条静谧的小巷藏身其间,它就是与汉中路平行,和管家桥相接的沈举人巷。

  附近居民过去只是猜测这里是因为曾经住过一位姓沈的举人而得名,但是这位举人究竟是谁不得而知。随着2010年沈举人巷的出新改造,沈举人的名字已经深入人心。他叫沈九思。

  走到巷口,只见一尊沈举人塑像立在那里,他身着青衣布衫,手持书卷,坐在太师椅上,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他身后写着介绍:“清代举人,曾居家讲学,传业授道,桃李满园。为四方邻里所称道,也为地方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了纪念沈九思的贡献,人们把他居住的巷子叫做‘沈举人巷’。”

  如今的沈举人巷约有200米长,两边分布着居民楼和商铺,看似充满现代气息,其实在巷子北侧,还有沈举人巷6-3号和6-5号两幢民国建筑“深藏不露”,只是曾经谁人居住尚没有考证。

  据资料记载,解放前,沈举人巷有大大小小七八个尼姑庵,1937年12月日本人攻占南京之前,美英法德等国的大使馆与日军协商,由美英教会出面组织难民居,庇护战时流离失所的平民。而难民居的原址就在沈举人巷,战时有许多平民在此幸免于难。文革期间,这里曾经叫沈举巷,1981年改回了沈举人巷。

  链接

  这些“张三李四”街

  你知道是指谁吗?

  除了上述四个以人物姓氏命名的地名,南京的姓氏地名还有很多。南京人随口可以报出:李府街、邓府巷、朱状元巷、杨将军巷、侯家桥、韩家巷、蔡家花园……可是在“姓甚”基础上,再细问一句“名谁”,恐怕能说得出的人就不多了。

  地名专家薛光介绍,以人物命名的地名,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纯的姓氏,另一种是姓氏加上职位。而地名中很难找到人物全名的,即使是南京最著名的中山路,也不是孙中山的全名。

  至于这姓氏究竟是指谁,如今并不是所有地名都能考证出来源。薛光说,有些街巷能以某个姓氏命名,只是因为当时这个人很有钱,在周边百姓的低矮房屋中建起私家花园,街巷命名时,就以这家命名。

  在这里,我们不妨选择一些熟悉的姓氏命名的地名,来一次追根溯源。

  常府街:明代开平王常遇春府第在此街中段,故名。

  马府街:郑和本姓马,家于此,故名。

  邓府巷:以明朝功臣宁河王邓愈府得名。

  许府巷:清末,因许姓居此,称许家巷。后因重名而更名许府巷。

  朱状元巷:因明万历状元朱之蕃而得名。

  杨将军巷:因清代一杨姓将军居此得名。

  俞家巷:传俞氏最早居此,后成巷,以姓氏而得名。

  韩家巷:明代开国功臣高阳侯韩成之子受封建宅于此,巷以姓而得名。

  童家巷:传巷以童氏最早居此而得名。

  方家营:清代,方姓在此以种菜为业,名方家菜园,亦为方家园,后讹为方家营。

  杨家花园:民国时,和记洋行杨老板在此建花园住宅,名杨家花园。

  蔡家花园:清末,蔡姓在此建房,并建有私家花园,故名。

  据《南京地名大全》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