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出版社设立学术著作奖励专项基金

2014年02月24日 16: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参与互动(0)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每一个有理想的出版人都会将图书质量视做生命线。我们可以畅想:如果我们出版的图书在几百年后还能被摆在书架上,那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2月14日,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在接受读书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影响当代,传之久远”是出版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人民出版社评选本社“2013年度优秀学术著作”的根本原因。

  2014年1月,人民出版社经过学术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评出10本本社年度优秀学术著作,《欧洲形成中的亚洲》、《公羊学发展史》、《讲述中国历史》(上、下)、《金岳霖全集》、《新经济政策的俄国》、《俄国文学史》(上、下)、《精神现象学》、《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加拿大华侨移民史》、《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名列其中。在出版业名目繁多的各种奖项中,人民出版社的自身的学术评选对于编者和作者来说,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该社全年出书一千多册,何以单奖学术著作?

  “学术是文化的集中体现,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的学术出版,在促进、繁荣学术研究,传播学术成果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大力出版学术精品力作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出版社自身的立社强社之本。我们希望借此评奖提升人民社的学术著作质量和水平,激励编辑潜心策划、组织出版学术著作,凝聚优秀的学术作者队伍。”黄书元告诉读书报,人民社重建六十多年来,出版过很多名家大家的优秀著作,在社会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如今,年出书量由十年前的200多种增长到1300种,数量直线上升,学术质量却不成正比,平庸的图书占很大比例。“通过评奖,可以检阅一下自己,看看有多少好书真正得到了学术界和读者的认同。”

  评奖只是鼓励编辑集中精力出版优秀学术著作的一项举措,实际上,人民社对于图书的内容质量常抓不懈,从编辑校对到印刷制作每个环节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在人民社对编辑的考评标准中,并不鼓励编辑出版多品种图书,也没有字数要求,相反,如果出书超过5种,每超出一本书将收取编辑个人5000元资源占用费。因此,在人民社,任何人不会有“广种薄收”的念头,唯一的目标就是出精品、推好书。“中央把人民社列为出版业的排头兵、领头羊,我们的确在向这个目标努力,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我们的目标是人民版图书要立得住,传得久,学术专著能够在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学者、对社会、对文化积累有一定价值。”黄书元说,2013年,人民社图书有两种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三种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还有两百多种图书获各种省部级奖项。但是他们对自己还不是很满意。“我们的理想是,力争每一本书都是精品。”

  黄书元记得,1982年他刚刚迈入出版领域,当时出版社给责任编辑规定的编书任务是每年几十万字,编辑人员的任务无非一是对内容的选择,二是加工,三是传播。现在编辑人员动辄编辑上百万字、上千万字的书稿,怎么可能做到精益求精?没精力加工或加工不到位,编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很多已经出版的图书甚至没有经过编辑工序,这是不正常的,对出版业有百害而无一利。黄书元认为,2013年全国出版图书40多万种,如果砍掉一半,能保证留下的都是精品也足够了。很多书只是出版印刷了,并没有学术积累和市场价值。如果仅仅作为一种研究成果或许可以存在,但是作为图书,起码要有一定的读者。相对于其它门类,学术类著作发行量和经济效益不大,因此更需要鼓励,而评选可以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作者,形成人民出版社高质量的作者队伍。

  据悉,人民出版社设立学术著作奖励专项基金,评奖工作每年一次,对策划、编辑有重大影响学术著作的相关人员或部门,还将设立特殊贡献奖。

  (记者舒晋瑜)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