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将全面启动明城墙申遗 实现明城墙开放利用

2014年02月28日 09:25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2月27日,全市召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到2020年,将南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市委书记杨卫泽在讲话中强调,守护先人馈赠,延续城市记忆,绽放南京文化遗产新的时代光彩。市长缪瑞林主持会议。市领导项雪龙、徐宁、陆冰、陈刚、臧正金出席会议。(记者 吴明亮)

  文化遗产是青奥会讲述南京故事的最佳元素和载体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会上,杨卫泽引述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北京考察时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谈话。杨卫泽说,南京与北京一样,都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习总书记对北京的要求,对南京同样有针对性。

  杨卫泽说,再过几个月,我们将迎来青奥盛会。“坦率地讲,我最担心的是南京将以什么样的城市品质、城市形象,以及城市里的人将用什么样的服务和素质迎接青奥会。其实,文化遗产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讲述南京故事的最佳元素和载体。我们必须使文化遗产承担起‘城市名片’的重任,让古都魅力精彩闪现。”

  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寸土不能让、寸步不可退”

  杨卫泽说,南京文化遗产保护已进入“寸土不能让、寸步不可退”的关键时期,加强保护工作势在必行。尤其是“建设性破坏”造成文化遗产存量日渐减少、“保护性破坏”导致文化遗产的错位开发、文化遗产的功能和价值发挥不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引起警醒。

  杨卫泽强调,文化遗产绝不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而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和丰富资源。我们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为了守护先人的馈赠,为了延续城市的记忆,为了彰显城市的特色。

  青奥会前全面启动明城墙申遗

  下一阶段文化遗产保护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在会上,杨卫泽提出了要活化传承、永续利用南京文化遗产,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之路。

  具体来说,要在青奥会举办前,全面启动“申遗”项目,实现明城墙开放利用和统一管理,建成并开放六朝、科举和汤山猿人遗址等一批博物馆;到2015年,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彰显取得阶段性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完备、机制完善,博物馆建设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文化遗产解读有序推进、实现突破;到202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遗产保护要做到“四个坚持”“五个更加注重”

  文化遗产保护要怎么做?杨卫泽直言宝船厂遗址因为要就地平衡,导致旁边高楼林立,没有体现出郑和航海的伟大之处。

  “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规划思想、‘零敲碎打’的发展模式和‘就地平衡’的运作方式。”杨卫泽指出,在具体工作中始终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尊重历史、保护为先;系统梳理、规划为先;普惠大众、以民为先;突出特色、品质为先。他说,要将文化遗产本体及其周边环境一起纳入保护范围,力求搁置争议、存疑不拆,尽量把完整信息留给后人。要按照朝代和类别,对南京文化遗产进行纵向和横向梳理,摸清资源家底。必须强化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尽可能保留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要整合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等稀缺性文化遗产资源,彰显城市特色,张扬地域文明。

  杨卫泽还强调,做好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突出强化“五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沟通城市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持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顶层化规划设计水平;二是更加注重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确保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化扎实有序推进;三是更加注重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的深度融合,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化方法手段运用;四是更加注重提升地方立法、执法和司法水平,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常态化法治保护体系;五是更加注重凝聚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强大合力,建构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化共同参与机制。

  为南大教授颁发文博志愿者聘书

  会上,杨卫泽、缪瑞林分别为南京市博物馆总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授牌。还将“文博志愿者”聘书交到了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学锋的手中。张学锋一直希望在博物馆做义工,现在他终于能实现这个愿望。

  “南京要发动更多的市民来做文化遗产保护的志愿者。”杨卫泽说,保护南京文化遗产,必须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激发全体市民的保护自觉。为此他现场为相关部门布置了两个任务:文化部门要调动志愿者保护25公里明城墙;博物馆总馆要尽快公开招募一批热爱南京历史文化的志愿者。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